淡竹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根莖,分布于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熱除煩,滌痰定驚的功效,常用于發熱心煩,驚悸,小兒驚癇。
【藥材名稱】
中文名:淡竹根
拼音:Dàn Zhú Gēn
英文名:rhizome of Henon Bamboo shoot
淡竹根的別名:恒生骨
【藥材基源】
淡竹根為禾木科植物淡竹的根莖。
【性味歸經】
淡竹根味甘;淡;寒。
《日華子本草》:"味甘冷,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淡竹根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淡竹根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淡竹根具有清熱除煩,滌痰定驚的功效,常用于發熱心煩,驚悸,小兒驚癇。
1.《本草拾遺》:"煮取汁,除煩熱。"
2.《日華子本草》:"消痰,去風熱,驚悸迷悶,小兒驚癇。"
3.《綱目》:"同竹葉煎湯,洗婦人子宮下脫。"
4.《重慶草藥》:"下乳。"
【形態特征】
淡竹,又名毛金竹、白夾竹。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竿高6-18m,直徑5-7cm,成長后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及籜環均甚隆起。
籜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籜耳及其繸毛均極易脫落;籜葉長披針形,有皺折,基部收縮;
小枝具葉1-5片,葉鞘鞘口無毛;葉片深綠色,無毛,窄披針形,寬1-2cm,次脈6-8對,質薄。穗狀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狀的圓錐花序;
小穗含2-3花,頂端花退化,穎1或2片,披針形,具微毛;外稃銳尖,表面有微毛;內稃先端有2齒,生微毛,長12-15mm;
鱗被數目有變化,3至1枚或缺如,披針形,長約3mm;花藥長7-10mm,開花時,以具有甚長之花絲而垂懸于花外;
子房呈尖卵形,頂生一長形之花柱,兩者共長約7mm,柱頭3枚,各長約5mm,呈帚刷狀。筍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生境分布】
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園。分布于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收儲藏】
淡竹根全年均可采收。
【淡竹根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