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腸草又名繁縷,石竹科。越年生草本。莖枝細(xì)弱,下部平臥,生有一縱列柔毛。葉對(duì)生,卵形,基部圓形。二歧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雄蕊3~5枚。中國(guó)中部和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多生于陰濕的耕地上,或麥壟、豆畦間。小草葉嫩,莖細(xì)長(zhǎng)蔓延,嫩草作菜蔬,鮮嫩甘脆,但3月以后漸老。本品的近似種牛繁縷莖葉較大,也可作菜,藥性功能大致相近。春季采收,曬干備用。
中文學(xué)名 鵝腸草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石竹目
亞 科 繁縷亞科
屬 鵝腸菜屬
分布區(qū)域 中國(guó)東南沿海均有分布,浙江、臺(tái)灣、福建、廣東沿海較多。
別 稱 鵝腸菜
門 被子植物門
亞 綱 石竹亞綱
科 石竹科
族 繁縷亞族
種 鵝腸草
(《云南中草藥》)
【異名】抽筋草、鵝腸菜、伸筋藤、鵝耳腸(《云南中草藥》),壯筋丹,雞卵菜(《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石竹科植物牛繁縷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牛繁縷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莖多分枝。單葉對(duì)生;葉膜質(zhì);卵形或?qū)捖研危话汩L(zhǎng)2.5~5.5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近心形;葉柄長(zhǎng)5~10毫米,疏生柔毛,上部葉常無柄或具極短柄。花頂生枝端或單生葉腋;花梗細(xì)長(zhǎng),有毛;萼片5,基部稍合生,外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遠(yuǎn)長(zhǎng)于萼片,頂端2深裂達(dá)基部;雄蕊10,比花瓣稍短;子房矩圓形,花柱5,絲形。蒴果5瓣裂,每瓣頂端再2裂。種子多數(shù),近圓形,稍扁,褐色,有顯著突起。
生于田間、路旁草地、山野或陰濕處。廣布我國(guó)南北各地。
【采集】夏、秋采集,洗凈切碎曬干。
【性味】①《云南中草藥》:"甘淡,平。"
②《陜西中草藥》:"味酸,性平。"
鵝腸草的功效與作用
鵝腸草的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肺炎,痢疾,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diào),癰疽痔瘡。
①《云南中草藥》:"清熱,舒筋。治大葉肺炎,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diào)。"
②《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治癰疽,牙痛,痔瘡腫痛,痢疾。"
【用法與用量】?jī)?nèi)服:煎湯,2~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鵝腸草的作用
①治高血壓:鵝腸草五錢。煮鮮豆腐吃。(《云南中草藥》)
②治痢疾:鮮鵝腸菜一兩。水煎加糖服。
③治癰疽:鮮鵝腸菜三兩。搗爛,加甜酒適量,水煎服;或加甜酒糟同搗,敷患處。
④治痔瘡腫痛:鮮鵝腸菜四兩。水煎濃汁,加鹽少許,溶化后熏洗。
⑤治牙痛:鮮鵝腸菜,搗爛加鹽少許,咬在痛牙處。(②方以下出《陜西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