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膽是棘皮動物門分類下的其中一個綱,其正式學名是海膽綱(Echinoidea,意思是“像豪豬般的動物”),是一種無脊椎動物,又名“海刺蝟”。海膽生活在海洋中,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從潮間帶至數千公尺的深海底都可發現其蹤跡。全世界現存約有1000種海膽,化石700種以上。海膽是生物科學史上最早被使用的模式生物,它的卵子和胚胎對早期發育生物學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文名 海膽
拉丁學名 Echinoidea
界 動物界
綱 海膽綱
別稱 刺鍋子、海刺猬
外文名 Sea urchin
分布區域 分布中心在印度-馬來亞區
門 棘皮動物門
目 不全口總目
形 態 體呈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盤形
《本草原始》)
【異名】海肚齊、刺海螺、刺鍋子(《山東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球海膽科動物馬糞海膽、光棘球海膽或刻肋海膽科動物細雕刻肋海膽、北方刻肋海膽等的石灰質骨殼。
【動物形態】①馬糞海膽
全體呈半球形,直徑約3~5厘米,常呈灰綠色、灰褐色或棕灰色,密生能活動的棘。將棘除去后,則露出堅硬的殼。扁凹而有口的一面稱"口面",與其相對的隆起面稱"反口面"。口面有5枚鈣質齒從口內露出,其四周為圍口區,不生棘。反口面中央有肛門,其周圍有效塊殼板,包括篩扳1、生殖板4及眼板。另一部分殼板成為相間排列的5個步帶和5個間步帶,在赤道部步帶和間步帶幾乎等寬。步帶板上每4對管足孔排列成斜弧形;大疣很小,排成縱行;中疣和有孔帶中間的疣排列成水平的橫行。間步帶板上有1個大疣和5~6個中疣排成縱行。棘短,長僅5~6毫米。
棲息于海濱砂礫底、海藻間或石縫中。分布遼寧、河北、山東,以至浙扛、福建沿海。
②光棘球海膽,又名:大連紫海膽。
形態與上種相似。全體呈半球形,直徑可達8~10厘米,常呈紫褐色、黑紫色。殼薄而脆。口面平坦,反口面隆起。步帶較窄,約為間步帶的2/3,但到圍口區邊緣卻等于、或反比間步帶略寬。步帶板上每6~7對管足孔排成斜弧形,有大疣1個,中疣2~4個和多數小疣。赤道部各間步帶板上有1個大疣,大疣上方和兩側有15~22個中疣和小疣。棘大小不等,大棘粗壯,長可達3厘米。
分布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北部的沿海。
③細雕刻肋海膽
體呈高圓錐形,直徑通常4厘米。大棘扁平,在黃褐或灰褐色的底子上,帶有紅紫色的橫斑,有時亦可見到白色者。圍肛部具跟板5、生殖板5;間步帶和步帶各5個,互相間隔,步帶板的水平縫合線呈三角形凹痕。赤道部各步帶板有大疣、中疣各1個,小疣多數。各間步帶板有3個大疣,及多數中疣、小疣。間步帶管足孔6行,寬度比步帶板小。
棲息于淺海細沙泥底,常借海藻或碎殼隱蔽。北自大連,南至海南島均有分布。
④北方刻肋海膽
形似上種而殼較低矮,大棘淺灰褐色,無紅紫色斑紋,僅基部為黑褐色。赤道部以上步帶板的水平縫合線上凹痕邊緣有些傾斜,內端深陷成孔狀。
棲于泥沙底的淺海中。分布遼寧、河北、山東、浙江等地沿海。
【采集】夏季捕捉。捕得后,去掉肉和棘刺,洗凈曬干。
【藥材】干燥的骨殼呈中空的半球形,直徑3~4厘米,厚約2~3厘米,較扁平的一面為黃棕色、中央有圓形口孔,圍口部略向內凹下,口內邊緣著生5個"U"字形互相連接的薄片狀齒。背面棕色,隆起,其中心有一個十角星狀的孔,為"頂端系統"脫落后所形成,從"頂端系統"至口孔有石灰質骨板,輻射狀排列成10帶,頗有規則。其中5帶較狹,疣狀突起較小,其外側有無數細孔的為步帶區,與步帶區間隔排列的5帶有較大的疣狀突起,而無細孔的為間步帶區。質堅硬而輕,不易折斷,斷面呈淡藍色。氣微,味辛。
主產山東及河北沿海地區。
【化學成分】馬糞海膽骨殼主要由鈣質所成。棘刺含多種苯醒衍生物的色素。
【炮制】去凈雜質,搗碎。
【性味】①《中藥志》:"咸,平。"
②《山東中草藥手冊》:"有小毒。"
海膽的功效與作用
(一)海膽的功效
【性味】 咸,平。
《中藥志》:"咸,平。"
《山東中草藥手冊》:"有小毒。"
【歸經】 肝;腎;胃經
【功能主治】 軟堅散結,化痰。用于淋巴結結核,痰積不化,胸脅脹痛。
《本草原始》:"治心疼。"
《中藥志》:"軟堅散結,化痰消腫。治瘰疬痰核,積痰不化,胸脅脹痛等證。"
【附方】 治頸淋巴結核:海膽二錢,海藻五錢,夏枯草五錢,浙貝母三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二)海膽的作用
中醫認為,海膽黃有強精、壯陽、益心、強骨、補血的功效。我國民間將其視作海味中的上等補品,素有吃海膽黃滋補強身的說法,稱其能提神解乏、增強精力,特別受到一些男人的青睞,有人將其譽為“海之精”。典籍記載,明代道家的煉丹師用海膽作原料,煉制強精壯陽的“云丹”,貢奉朝廷。
現代研究發現,海膽黃含有大量動物性腺特有的結構蛋白、卵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雄性激素樣的作用,能提高性功能和改善智力。
研究表明,海膽黃能降低人體內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穩定血壓和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因此,具有防治心腦血管病的功能。
海膽黃的提取物能增強運動耐力,延長動物存活時間。近年,在國內外市場上,都出現了以海膽黃為原料制作的抗疲勞的保健品,對精力不足、神經衰弱等亞健康表現,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中耳炎、頸淋巴結核、中胸肋、甲溝炎患者,用海膽殼緞灰研未,適量沖服或涂抹有療效,中耳炎患者可用海膽的棘刺和著白蠟磨粉,吹入耳內。
積痰不化、胸肋脹痛者可用去刺的海膽殼,用量3-6克,水煎服;治療頸淋巴結核,用海膽殼6克、夏枯草15克、貝母9克,水煎服。海膽殼曬干碾碎還是很好的肥料,500克殼粉的肥效相當于500克豆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
【選方】治頸淋巴結核:海膽二錢,海藻五錢,夏枯草五錢,浙貝母三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食用方法
1、清燉海膽:取膽卵,加水,輔之生姜或蒜片、蔥白或香菇,燒開后即可食用。
2、生炒海膽:取海膽卵肉,加鹽、酒、糖、姜末等調料,油熱時,下料爆炒,熟時加淀粉勾芡。
3、油煎海膽:取海膽卵肉,加配料,兌蛋清、淀粉,用明火油煎即可。
4、冰鎮海膽:取海膽卵肉,用冷開水清凈,裝在碎冰墊底的盛器(盆、碟)上,冰與海膽隔層薄膜,食時蘸上調料,與生吃龍蝦、赤貝、象拔蚌等類似,別有風味。
海膽蒸蛋
5、吃海膽,新鮮最重要,要吃就要吃真正的生海膽。
將挑選好的海膽洗凈后,用剪刀撬開黑色帶輻射狀芒刺的軟殼,用羹匙挖出殼內狀似橘子瓣黃色的海膽卵,去掉內臟。這個過程需要細致熟練的動作。海膽卵在海膽體內排列似五角星狀,顆粒分明,顏色橙黃似小黃米,難怪海膽卵亦俗稱海膽黃。將海膽放入冰水加上檸檬、鹽浸上10分鐘,再吸干水,一道爽鮮即食海膽即可新鮮出爐啦!將海膽黃放進黑色軟殼內,再將軟殼置于一玻璃碟內,因為少,所以感覺加倍矜貴。吃的時候需要搭配適當的作料,讓芥末和醬油的調味汁充分浸透到海膽四面后,小心翼翼放入口中,頓覺鮮美無比。海膽黃無骨無筋,入口即化。
6、海膽蛋羹原料:材料:雞蛋5個、海膽黃一罐、水、鹽、生抽
制作:A.雞蛋打在大的容器里,打散。B.加入鮮美的海膽黃,攪拌均勻,加入和雞蛋同等量的水,一茶匙鹽,攪勻。C.鍋中加水煮開,放入海膽雞蛋液,隔水蒸。D.在蒸的過程中要不斷攪拌,這一步很重要,既可以加快蛋羹熟透的速度,又可以讓海膽黃均勻的分布在蛋羹的每一個角落。
如何處理海膽的刺
較為常見的是海膽棘刺引起的傷害,棘刺可折斷在皮膚內,引起局部組織反應.若不及時清除,棘刺會潛入更深的組織,引起肉芽腫結節性病變,或楔入骨頭或神經.也可發生關節肌肉疼痛和皮炎.
應當立即清除傷口內的海膽刺,海膽刺進入皮膚處會變藍色,這有助于查找海膽刺的位置.有時用X線也可找到海膽刺.醋可以溶解掉大多數扎入淺表皮膚的刺:每日用醋浸泡傷口幾次,然后用浸醋的敷料蓋在患部即可.在極罕見的情況下,需作一小的切口取出海膽刺,但必須十分小心,因為刺很脆易斷.若刺潛入深部組織,則需手術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