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的簡介】
秦皮,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長于山坡、疏林、溝旁。分布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內蒙古、陜西、山西、四川等地。味苦、澀,性寒。主治: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明目。用于熱毒瀉痢、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藥材名稱 秦皮
拼音 Qín Pí
別名 岑皮(《淮南萬畢術》),梣皮(《別錄》),樊槻皮(陶弘景),秦白皮(《藥性論》),蠟樹皮(《中藥志》),苦榴皮(《全展選編·皮膚病》)。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科 木犀科
種 秦皮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1.陶弘景,秦皮,俗云是樊槻皮,而水漬以和墨書,色不脫,微青。且亦殊薄,恐不必耳。俗方惟以療目。
2.《唐本草》:秦皮,樹似檀;葉細,皮有白點而不粗錯。取皮水漬,便碧色,書紙看背,青色者是。俗見味苦,名為苦樹。亦用皮,療眼有效。以葉似檀,故名石檀也。
3.《綱目》:秦皮,其木小而岑高,故因以為名。人訛為桪木,又訛為秦木。或云本出秦地,故得秦名也。
藥材基源 為木犀科植物大葉梣、尖葉梣、白蠟樹和宿柱梣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F.Chinensis Roxb.var.rhynchopylla(Hance)Hemsl.]
2.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F.ChinensisRoxb.var.acuminata Lingelsh.;F.caudata J.L.Wu;F.Rhynchophylla Hance var.huashanensis J.L.Wuet Z.W.Xie]
3.Fraxinus chinensis Roxb.[F.Chinensis Roxb.Var·rotundata Lingelsh.]
4.Fraxinus stuylosa Lingelsh.[F.Jallax Lingelsh.]
采收和儲藏 栽后5~8年,樹干直徑達15cm以上時,于春秋兩季剝取樹皮,切成30~60cm長的短節,曬干。
原形態
1.落葉大喬木,高12-15m。樹皮灰褐色,光滑,老時淺裂。冬芽闊卵形。先端尖,黑褐色。具光澤,內側密被棕色曲柔毛。當年生枝淡黃色,通直,無毛,去年生枝暗褐色,皮孔散生。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本種與大葉梣的不同點在于:小枝、葉軸和小葉下面被毛。小葉3-5(-7)片,小葉先端長漸尖至尾尖,下面常在中脈基部被白色柔毛。花無花冠,與葉同時開放;花萼杯狀,與堅果基部疏離。
3.與前兩種不同點在于:小葉卵形、倒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先端銳尖至漸尖;花萼筒狀,緊貼堅果基部。
4.本種與前3種不同點在于:小葉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闊披針形,葉軸細而直;花具花冠,先葉后花;萼齒明顯。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
1.生于山坡、河岸、路旁。
2.生于山地雜木林中。
3.分布于中國南北各地。
4.生于海拔1300-3200m的山坡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
1.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中國南方各地。
3.多為栽培,也見于海拔800~1600m的山地雜木林中。
4.分布于陜西、甘肅、河南、四川。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對土壤要求不嚴,黃壤、黃棕壤等土壤上均能生長。
化學成分 苦櫪白蠟樹樹皮含馬栗樹皮甙、馬栗樹皮素等香豆精類及鞣質。小葉白蠟樹樹皮含秦皮素、秦皮甙、馬栗樹皮素、馬栗樹皮甙等多種香豆精類、鞣質、皂甙。種子含油15.8%。
炮制 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后切塊或切段,曬干。
性味 苦,寒。
①《本經》:“苦,微寒。”
②《別錄》:“大寒,無毒。”
③《藥性論》:“平。”
④《綱目》:“氣寒,味苦,性澀。”
歸經 入肝、膽經。
①《綱目》:“厥陰肝、少陽膽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煎水洗眼或取汁點眼。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大戟為之使。惡茱萸。”
②《藥性論》:“惡苦瓠、防葵。”
③《本經逢原》:“胃虛少食者禁用。”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功效
清熱燥濕,平喘止咳,明目。治細菌性痢疾,腸炎,白帶,慢性氣管炎,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牛皮癬。
①《本經》:“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
②《別錄》:“療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
③《藥性論》:“主明目,去肝中久熱,兩目赤腫疼痛,風淚不止;治小兒身熱:作湯浴。”
④《日華子本草》:“洗肝,益精,明目,小兒熱驚,皮膚風痹,退熱。”
⑤張元素:“治女子崩中。”
⑥《湯液本草》:“主熱痢下重,下焦虛。”
⑦《吉林中草藥》:“治腸風下血。”
⑧《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腸炎腹瀉。”
⑨《陜西中草藥》:“治麥粒腫。”
秦皮的作用
①治熱痢下重者:白頭翁二兩,黃柏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開,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傷寒論》白頭翁湯)
②治慢性細菌性痢疾:秦皮四錢,生地榆、椿皮各三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③治腹瀉:秦皮三錢。水煎加糖,分服。(《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赤眼及眼睛上瘡:秦皮一大兩。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點下碧汁,仰臥點所患眼中,仍先從大眥中滿眼著,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飯間,即側臥瀝卻熱汁,每日十度以上著,不過兩日瘥。忌酢、蘿卜。(《近效方》)
⑤治麥粒腫,大便干燥:秦皮三錢,大黃二錢。水煎服。孕婦忌服。(《河北中藥手冊》)
⑥治婦人赤白帶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兩,丹皮二兩,當歸身一兩。俱酒洗,炒研為未,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⑦治小兒驚癎發熱及變蒸發熱:秦皮、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燈心廿根。水煎服。(《兒科撮要》)
⑧治牛皮癬:苦榴皮一至二兩。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處,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藥液溫熱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為止。(《全展選編·皮膚病》)
【秦皮的圖片】
【秦皮的各家論述】
1.《綱目》:秦皮,治目病,驚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帶,取其收澀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澀而補也。此藥乃驚、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節,幾于廢棄,良為可惋。《淮南子》云: 秦皮色青,治目之要藥也。又《萬畢術》云:秦皮止水,謂其能收淚也。高誘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謬也。
2.《本草匯言》:秦皮,味苦性澀而堅,能收斂走散之精氣。故仲景用白頭翁湯,以此治下焦虛熱而利者,取苦以澀之之意也。《別錄》方止男子精虛,婦人崩帶;甄氏方又治小兒驚癎身熱,及肝熱目暗,翳目赤腫,風淚不止等疾;皆緣肝膽火郁氣散以致疾,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濁氣分清,散氣收斂。故治眼科,退翳膜,收淚出;治婦人科,定五崩,止血帶;治大方科,止虛痢,斂遺精;治小兒科,安驚癎,退變蒸發熱。
【秦皮的臨床應用】
1.治療細菌性痢疾:
1.1.秦皮煎劑:每40ml含生藥6錢,治療小兒菌痢共50例。 1歲以下每天8-10ml, 1-3歲10ml,3歲以上15ml,分4次口服。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平均為1.9天;大便次數恢復正常平均為8.1天;21例糞便培養至第3天以后均轉為陰性。服藥后有5例發生嘔吐。
1.2.秦皮素:各家所用的劑量不一。有人按每日口服50mg的劑量,制成合劑,不論年齡大小,分4次服。治療66例(成人30例,小兒36例),有肯定的療效,但與對照組用合霉素及四環素者相比,效果較差。有人按50-100mg/kg/日的劑量,分2-3次服,療程5-6日,并按病情需要,配合各種對癥處理,治療77例,有效率在71%以上。有人用秦皮乙素按5mg/kg/日的劑量治療67例,痊愈者41例,進步 11例,無效15例。
2.治療慢性氣管炎:取苦櫪白蠟樹樹皮制成 1∶1濃度的噴霧液,用氣霧發生器射入氣霧室,每次吸入30分鐘,每日1次,每次2ml;或制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3g),每日3次,每次2片內服。均以10天為一療程。治療530例,其中氣霧組422例,經二個療程,近控86例(20.3%),顯效140例(33.2%);氣霧組另58例,經五個療程,近控24例,顯效23例;口服組50例,經三個療程,近控3例,顯效29例,部分患者的咳、喘、痰三癥在服藥第1天即見效,氣霧組治療3天內三癥見效者占60%左右。對喘息癥狀與哮鳴音的近期控制尤為明顯
【秦皮的藥理作用】
1.消炎、鎮痛作用 大鼠腹腔注射馬栗樹皮甙10mg/kg,對角義菜膠性、右旋糖酐性、5-羥色胺性及組織胺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抑制的強度分別為35,28,20,8%。也有報告,馬栗樹皮甙對甲醛性關節炎亦有抑制作用,但弱于對角義菜膠性者,而對右旋糖酐性關節炎的抑制不明顯。馬栗樹皮素在大劑量時對角義菜膠性關節炎亦有抑制作用。馬栗樹皮甙能抑制大鼠的肉芽腫形成(棉球法),對豚鼠紫外線照射背部引起的紅斑反應,也有抑制作用,馬栗樹皮素之作用較馬栗樹皮甙更顯著,兩者都有顯著抑制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對 Bradykinin引起的,不起作用),馬栗樹皮甙還有微弱的鎮痛作用(小鼠熱板法),如以嗎啡皮下注射5mg/kg的效力作為100%,則馬栗樹皮甙口服10mg/kg之效價為 l4.8%。
2.對尿量及尿酸排泄的影響 早年報告秦皮甙有利尿作用,能促進家兔及風濕病患者尿酸的排泄。馬栗樹皮甙在大鼠及兔的試驗中,各種給藥途徑均可增進尿酸的排泄。在家兔靜脈注射馬栗樹皮甙后,最初半小時內尿量增加,此后血中尿酸濃度即見上升,半小時后尿量即逐漸減少,而尿中尿酸的排泄卻不斷增加。尿量之增加,僅指給藥后短期而言(可能系腎小管重吸收減少所致),給藥3-4小時后,尿量僅為給藥前的1/2。尿酸排泄增進之作用原理,據分析,系興奮了交感神經系統;而且馬栗樹皮甙對腎臟也有直接作用,即抑制了對尿酸的重吸收所致。血中尿酸濃度之增高為肝中尿酸生成增加的結果。也有報告,馬栗樹皮甙對正常大鼠并無利尿作用,而對小鼠卻有較顯著的利尿作用。
3.其他作用 馬栗樹皮甙對其他器官的作用一般皆不顯著。對兔的血壓、呼吸、腸管皆無作用。對豚鼠離體小腸、子宮、膀胱、膽囊及離體蛙心以及對兔在位子宮、兔耳血管、蟾蜍下肢血管亦無作用;亦不影響兔頸動脈、股動脈的血流量。馬栗樹皮素對兔有輕度升壓作用,還能抑制離體蟾蜍心臟及離體兔腸,輕度收縮蟾蜍下肢血管,離體蟾蜍腓腸肌之興奮性亦略有降低。秦皮煎劑還有某些抗菌、治療慢性氣管炎的作用。馬栗樹皮甙的化學結構與雙香豆素相似,故有某些抗血凝作用,其4%溶液能吸收紫外線,故能保護皮膚,免受日光照射之損傷。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