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藤的簡介】
雀梅藤[學名:Sageretia thea (Osbeck) Johnst.],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Sageretia theezans Brongn.的全株。別名對節疤、刺楊梅等。產我國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廣東、云南、四川等地;印度、日本也有分布。繁殖用播種或扦插。要求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疏松、排水良好之土壤。栽培容易,寒冷地區須冷室越冬。溫暖地區常作綠籬及制作盆景;果甜可食,嫩葉代茶,根可供藥用。性味甘、微苦,涼。入肺、胃、大腸經。功效化痰散結,消炎止痛。用于感冒,口瘡,咽喉腫痛,咳嗽氣喘,胃痛,瘡癤,燙傷,火傷,水腫。含麥胚堿、紫丁香酸、香英蘭酸等化學成分。
藥材名稱 雀梅藤
別名 刺楊梅、對節巴、酸梅簕、札梅、刺晚、對接木、瘤毒藤、摘木、雀梅酸、五金龍、巖溪蓄、對節刺。
漢語拼音 que mei teng
英文名 Twig and leaf of Hedge Sagereti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Sageretia thea (Osbeck) Johnst.[Rhamnus thea Osbeck;S.thezans (L.)Brongn.]
門 被子植物門
界 植物界
目 鼠李目
科 鼠李科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屬 雀梅藤屬
化學成分 根含大麥芽堿(hordenine),無羈萜(friedelin)。莖含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inol),大黃素(emodin),大黃素-6-甲醚(physcio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及奧寇梯木醇-3-乙酸酯(ocotillo 3-acetate)。
出處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藥材基源 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根。
生態環境 生于海拔2100m以下的丘陵、山地林下或灌叢中。
采收和儲藏 后采根,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
資源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
植物形態 雀梅藤,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灰色或灰褐色,被短柔毛,常對生。葉對生或互生;葉柄長2-7mm,被短柔毛;葉片紙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4.5,寬0.7-2.5cm,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沿脈被柔毛。花兩性,無梗,黃色,芳香,穗狀或圓錐狀花序;花序軸長2-5cm,被絨毛或密短柔毛;花萼5,裂片三角形,外面被疏柔毛;花瓣5,匙形,先端2淺裂,常內卷,短于萼片;花柱極短,柱頭3淺裂,子房3室。核果近球形,徑約5mm,熟時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4-5月。
功效分類 解毒藥;利水藥
性味 甘;淡;平
歸經 肺;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雀梅藤的功效與作用】
雀梅藤的功效
雀梅藤降氣;化痰;祛風利濕。主治咳嗽;哮喘;胃痛;鶴膝風;水腫。
雀梅藤的作用
治水腫: 雀梅藤二層皮,朱砂一錢五分,綠豆粉一兩。研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開水送下。 (福建)
【雀梅藤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