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鰷魚的簡介】
鰷魚:tiáo yú,別名:參魚,白腦(上平江叫法),霧子(下平江叫法)鰷魚,側扁,背部幾成直線,腹部略凸。自胸鰭基部至肛門有明顯的腹棱。體長約15厘米左右,頭尖,略呈三角形??诙宋唬诹严蛏蟽A斜。眼位于頭的前部。鰓耙15~18 中文學名 鰷魚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魚綱
目鯉形目
科 鯉科 鰷魚體細長,側扁,背部幾成直線,腹部略凸。
自胸鰭基部至肛門有明顯的腹棱。
體長約15厘米左右,頭尖,略呈三角形。
口端位,口裂向上傾斜。
眼位于頭的前部。
鰓耙15~18。
下咽齒3行,圓錐形,末端尖而帶鉤形,側線鱗45~57,側線在胸鰭基部的后上方突然向下彎折,成一明顯的角度。
背鰭Ⅲ7,具有光滑的硬刺,長約為頭長的2/3,背鰭起點在腹鰭起點的后上方。
胸鰭不達腹鰭;腹鰭不達肛門。
臀鰭Ⅲ11~14。
尾鰭分叉深,下葉較上葉略長。
體背部淡青灰色,體側及腹部銀白色,尾鰭邊緣灰黑色,其它鰭均為淺黃色。
生活于河流、湖泊中,從春至秋常喜群集于沿岸水面游泳,行動迅速。
食物主要為藻類、高等植物碎屑、甲殼動物及昆蟲等。
產卵期約在5~7月間。
冬季潛居于深水層。
分布很廣,我國南北各河流、湖泊中均有。
【鰷魚的功效與作用】
鰷魚的功效
性味《綱目》:甘,溫,無毒。
歸經《本草求真》:入腸、胃、心。
鰷魚的作用
《綱目》:暖胃,止冷瀉。
【鰷魚的圖片】
【鰷魚的食療價值】
鯉科動物鰷魚的肉。鰷魚又稱白鰷、參魚、肉條魚、白漂子。廣泛分布于我國南北各河流、湖泊中。獲得后,去鰓、鱗、內臟,洗凈鮮用。
味甘微溫。能益脾暖胃。用于脾胃虛弱或虛寒,少食腹瀉等。宜與生姜、胡椒等溫中健胃之品煮湯服,亦可煎熟食。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