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的簡介】
天葵〔學名: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 Makino〕是毛茛科天葵屬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塊根長達2厘米,外皮棕黑色。莖高可達32厘米,基生葉為掌狀三出復葉;葉片輪廓卵圓形至腎形,小葉扇狀菱形或倒卵狀菱形,兩面均無毛;葉柄長可達12厘米,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惟較小。花小,苞片小,倒披針形至倒卵圓形,花梗纖細,萼片白色,常帶淡紫色,狹橢圓形,花瓣匙形,與花絲近等長;蓇葖卵狀長橢圓形,表面具凸起的橫向脈紋,種子卵狀橢圓形,3-4月開花,4-5月結果。 分布中國西南、華東、東北等地。產本省云臺山區及南部各地;分布河南南部及長江中、下游各省,南至廣西北部,北至陜西南都。 天葵塊根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尿等作用,治乳腺炎、扁桃體炎、癰腫、瘰疬、小便不利等癥;全草又作土農藥。
中文學名 天葵
拉丁學名Semiaguilegia adoxoides (DC.) Makino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毛莨目
科毛茛科
亞 科唐松草亞科
族耬斗菜族
屬天葵屬
種 天葵
命名者即年代 (DC.) Makino.,1902 拼音Tiān Kuí
別名紫背天葵(《雷公炮炙論》),雷丸草(《外丹本草》),夏無蹤(《植物名實圖考》),小烏頭(《植物學大辭典》),老鼠屎草(《江蘇植藥志》),旱銅錢草(《湖南藥物志》)。
出處《滇南本草》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全草。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塊根灰黑色,略呈紡錘形或橢圓形。莖叢生,纖細,直立,有分枝,表面有白色細柔毛。根生葉叢生,有長柄;1回3出復葉,小葉闊楔形,再3裂,裂片先端圓,或有2~3小缺刻,上面綠色,下面紫色,光滑無毛;小葉柄短,有細柔毛;莖生葉與根生葉相似,惟由下而上,漸次變小。花單生葉腋,花柄果后伸長,中部有細苞片2枚;花小,白色;萼片5,花瓣狀,卵形;花瓣5,楔形,較萼片稍短;雄蕊通常10,其中有2枚不完全發育者;雌蕊3~4,子房狹長,花柱短,向外反卷。蓇葖果3~4枚,莢狀,熟時開裂。種子細小,倒卵形。花期3~4月。果熟期5~6月。
本植物的塊根(天葵子)、種子(千年耗子屎種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石隙、草叢等陰濕處。分布我國西南、華東、東北等地。
性味《上海常用中草藥》:"甘,寒。"
【天葵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消腫;解毒,利水。治瘰疬,疝氣,小便不利。
《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治瘰竊,腫毒,蛇咬傷,尿路結石。"
【天葵的圖片】
【天葵的復方】
①治瘰疬:紫背天葵一兩五錢,海藻、海帶、昆布、貝母、桔梗各一兩,海螵蛸五錢。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后溫酒下。(《古今醫鑒》天葵丸)。
②治諸疝初起,發寒熱,疼痛,欲成囊癰者:荔枝核十四枚,小茴香二錢,紫背天葵四兩。蒸白酒二缶,頻服。(《經驗集》)
③治毒蛇咬傷:天葵嚼爛,敷傷處,藥干再換。(《湖南藥物志》)
④治縮陰癥:天葵五錢,煮雞蛋食。(《湖南藥物志》)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