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
甘草流浸膏
【制作方法】
取甘草浸膏300~400g,加水適量,不斷攪拌,并加熱使溶解,濾過,在濾液中緩緩加入85%乙醇,隨加隨攪拌,直至溶液中含乙醇量達65%左右,靜置過夜,小心取出上清液,遺留沉淀再加65%的乙醇,充分攪拌,靜置過夜,取出上清液,沉淀再用65%乙醇提取一次,合并三次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測定甘草酸含量后,加水與乙醇適量,使甘草酸和乙醇量均符合規定,加濃氨試液適量調節pH值,靜置使澄清,取出上清液,濾過,即得。
【禁忌證】
對甘草流浸膏過敏者禁用。
【不良反應】
長期服用可致水腫、低血鉀、高血壓、頭痛、麻木等。
【藥理作用】
甘草流浸膏為黏膜保護性鎮咳藥,口服時由于帶有黏性,可在發炎的咽喉部表面形成薄膜,覆蓋感覺神經末梢的感受器,使黏膜少受刺激。
單用鎮咳作用微弱,咽下后作用即消失。臨床上多與其他鎮咳祛痰藥物制成復方制劑使用。甘草流浸膏還有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即去氧皮質皮質酮樣作用。
【鑒別】
取本品1ml,加水40ml,用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必要時離心),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滌3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甘草酸銨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用1%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