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里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隸屬手少陰心經。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寸。通里有清心安神、通利喉舌、清熱安神,通經活絡作用。主治心病,舌強不語,暴喑,腕臂痛。
目錄
1.通里穴名解
2.通里穴準確位置
3.通里穴的功效與作用
4.通里穴主治疾病
5.通里穴的刺灸法
6.按摩通里穴的好處
7.通里穴穴位配伍
【通里穴名解】
1、通里。通,通道也。里,內部也。該穴名意指心經的地部經水由本穴的地部通道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質為靈道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通于地之地部,經水即從本穴的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2、心經絡。本穴物質為地部流行的經水,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心經的體內經脈,有聯絡心經內外經脈氣血物質的作用,故為心經絡穴。
【通里穴準確位置】
標準定位:通里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寸。
1、取穴方法
通里穴位于人體的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寸。
仰掌,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當神門與少海連線上,腕橫紋上1.5寸處取穴。
2、解剖位置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
通里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皮薄,由前臂內側皮神經分布。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前臂深筋膜,在尺動、靜脈和尺神經的橈側穿尺側腕屈肌(腱),進入指深屈肌,再經前臂屈肌后間隙達旋前方肌。
3、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腱與指淺屈肌腱之間→指深屈肌。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尺神經、尺動脈的分支分布,并有尺神經、尺動脈的本干經過。
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并有尺動脈通過。
【通里穴的功效與作用】
通里有清心安神、通利喉舌、清熱安神,通經活絡作用。
手少陰經“從心系卻上肺”,“上挾咽”,手少陰經別“上走喉嚨”,故通里穴可宣肺通閉,治療暴喑。
心開竅于舌,手少陰絡脈“系舌本”,通里是心經絡穴,為臨床治療舌強不語的要穴。
通里治療腕臂痛,屬腧穴的近治作用、有行氣活血、寧心醒神、溝通心腎之功。
【通里穴主治疾病】
通里穴主治暴喑,舌強不語,急性舌骨肌麻痹,咽喉腫痛,扁桃腺炎,咳嗽,哮喘,暴瘖,心悸,怔忡,腕臂痛,熱病,頭痛目眩,目痛,心絞痛,心動過緩,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狂證,精神分裂癥,癔病,癔病性失語,悲恐畏人,臂,肘,腕痛,底臑肘臂內后側痛,指攣,心痛,頭暈,目眩,眩暈,腕關節痛,失眠,面赤,喉痹,倦言嗜臥,崩漏,遺尿,胃出血,子宮內膜炎等。
通里穴主治暴喑、舌強不語、心悸怔忡、腕臂痛。
通里主要用于心神、口腔及前陰部疾患等:如熱病、頭痛目眩、心悸怔忡、心絞痛、心動過緩、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癔病、咽喉腫痛、暴瘖、舌強不語、臂、肘、腕痛等。
通里主治心痛,心悸怔忡,頭暈,目眩,咽喉腫痛,暴瘖,舌強不語,腕關節痛等[2]。
通里穴主治心悸,怔忡,悲恐畏人,狂證,失眠;面赤,頭痛,目眩,目痛,暴喑,喉痹,舌強不語;底臑肘臂內后側痛,指攣;倦言嗜臥,崩漏,遺尿。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眩暈,神經衰弱,癔病性失語,精神分裂癥;
循環系統疾病:心絞痛,心動過緩;
呼吸系統疾病:扁桃腺炎,咳嗽,哮喘;
其它:急性舌骨肌麻痹,胃出血,子宮內膜炎。
本穴出現壓痛、結節等陽性反應,可作為心動過緩的定性診斷。
【通里穴的刺灸法】
治法:寒則通之,熱則瀉之。
針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感,針感亦可循心經下行到環指或小指,或循心經上行至前臂、肘窩,個別可走向胸部。
艾灸法
艾炷灸1~3壯,艾條溫灸10~20分鐘。
【按摩通里穴的好處】
中醫認為,失語主要是由于氣虛血瘀、,風火痰濁、肝陽上亢,從而導致腦部筋脈失養、情志過激、腦部循環受阻,繼而就表現出來神志不清、失語的癥狀。
心主神,一個人心情好壞自然與心經有直接的關系。按摩通里穴具有清心寧神的作用,且有助于打通氣虛而成的血瘀,從而緩和人的情緒,疏通腦部暫時性受挫的語言中樞,讓失語患者恢復正常的語言功能。
“經絡所過,主治所及。”按摩通里穴的時候不要墨守成規,可以循經按摩。心經里手腕部的幾個穴位都相通,而且靠得非常近,通里穴上面1寸的地方緊挨著靈道穴,而下面就是神門穴,雖然它們幾個的作用各有側重,但總體上都具有打通心智、增長智慧的作用。
所以說這幾個穴一起按揉最好。時間也不用多長,一個穴位2~3分鐘,效果卻很明顯。
【通里穴穴位配伍】
通里穴配廉泉穴、啞門穴治不語。
通里穴為心經絡穴,手少陰絡脈“系舌本”,故本穴多配伍廉泉穴、啞門穴等治療舌強不語、暴喑等。
通里穴配金津穴、玉液穴治舌強不語。
通里穴配太沖穴、隱白穴、三陰交穴治月經過多。
通里穴配太陽穴、風池穴,有清利頭目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眼花。
通里穴配廉泉穴、涌泉穴,有清心啟閉開竅的作用,主治舌強,癔病性失音。
通里穴配解溪穴,治頭風、面目赤。
通里穴配行間穴、三陰交穴,治經血過多。
通里穴配腕骨穴,為原絡配穴法,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狂證,精神分裂癥。
通里穴配腕骨穴,治顴頜耳腫。
通里穴配大鐘穴,治倦言嗜臥。
通里穴配內關穴、心俞穴,有寧神志調心氣的作用,治胸痹、脈結代、心絞痛、心律不齊、心悸、怔忡、悲恐畏人。
通里穴配百會穴、內關穴、心俞穴、人迎穴,治心慌心悸。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