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殼,又名蠶豆皮、蠶豆衣,為豆科植物蠶豆的種皮。有利尿透濕的功效,對腳氣,小便不利,天泡瘡,黃水瘡有較好療效。干燥的種皮,呈黃褐色或棕褐色,都卷曲為不規則的碎片,大小不等,質脆易碎。
中文學名 蠶豆殼
別 稱 蠶豆皮、蠶豆衣
門 被子植物門
科 豆科
種 蠶豆
拉丁學名 Vicia faba L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屬 豆屬
分布區域 藥材產江蘇
(《綱目拾遺》)
【異名】蠶豆皮(《本草求原》)。
【來源】為豆科植物蠶豆的種皮。植物形態詳"蠶豆"條。
【采集】取蠶豆放水中浸透,剝下豆殼,曬干。
【藥材】干燥的種皮,呈黃褐色或棕褐色,都卷曲為不規則的碎片。大小不等。質脆易碎。
產江蘇。
【化學成分】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羥苯基)-L-丙氨酸-L-酪氨酸、多巴。
【功用主治】利尿滲濕。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天泡瘡,黃水瘡。
①《本草求原》:"煅灰治天泡瘡。"
②《現代實用中藥》:"治水腫,腳氣,小便不通。"
③《國藥的藥理學》:"炒焦用為茶劑,有促進消化、健胃、止渴之效。"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小便日久不通,難忍欲死:蠶豆殼三兩,煎湯服之。如無鮮殼,取干殼代之。(《慈航活人書》)
②治吐血:蠶豆殼,四、五年陳者妙,煎湯飲之。(《秘方集驗》)
③治大人小兒頭面黃水瘡,流到即生,蔓延無休者:蠶豆殼炒成炭,研細,加東丹少許和勻,以真菜油調涂,頻以油潤之。(《養生經驗合集》)
④治胎漏:炒熟蠶豆殼磨末。每服三、四錢,加沙糖少許調服。(《種福堂公選良方》)
⑤治疬串:油鹽蠶豆殼一鐘,麻油浸一周時,取起,將豆殼瓦上焙,研為末,麻油調搽患處。(《行篋檢秘》)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