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葉,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蔥的葉。具有祛風發汗,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感冒風寒,頭痛鼻塞,身熱無汗;中風,面目浮腫;瘡癰腫痛;跌打創傷。
【藥材名稱】
中文名:蔥葉
拼音:Cōnɡ Yè
【出處】《食療本草》
【藥材來源】
蔥葉為百合科植物蔥的葉。
【性味歸經】
《千金·食治》:"溫,辛。"
【蔥葉的功效與作用】
蔥葉主治祛風發汗,解毒消腫。治感冒風寒,頭痛鼻塞,身熱無汗;中風,面目浮腫;瘡癰腫痛;跌打創傷。
①《千金·食治》:"青葉歸目。除肝中邪氣,安中補五臟,益目精(‘精’,《政和本草》引作‘睛’),殺百藥毒。
②《食療本草》:"主傷寒壯熱,出汗中風,面目浮腫,骨節頭疼。"
③《日華子本草》:"莖葉用鹽研罨蛇蟲傷并金瘡。水入皸腫,煨研罯敷。"
④《本草圖經》:"煨蔥治打撲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熱罨或煎水洗。
【化學成分】
蔥葉,葉含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及多種低果聚糖,又含少量淀粉、半纖維素、α-纖維素和木質素。
【藥理作用】
100%的蔥煎劑,試管內(環杯法試驗)對志賀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25%蔥的濾液,在試管內接觸時間大于60分鐘者,能殺滅陰道滴蟲。
【蔥葉的附方應用】
①治瘡中有風水腫痛:蔥葉、干姜、黃柏。相和煎作湯,浸洗之。(《食療本草》)
②治水病兩足腫者:銼蔥葉及莖,煮令爛漬之,日三五作。(《獨行方》)
③治代指:萎黃蔥葉,煮沸漬之。(《千金方》)
【蔥葉的做法】
蔥油餅
原料:面粉500克,蔥花,100克,鹽、油、花椒粉各適量。
做法:
1.將面粉、水拌和均勻, 揉成面團, 搓成長條;
2.放入生坯,搟成圍片,刷上油;
3.將蔥花、鹽、油、花椒粉拌和,均勻地撒在圓片上,卷好搟圓,上平底鍋烙烙至金黃色出鍋。
【蔥葉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