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味草的簡介】
姜味草,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體有姜氣味。莖簇生,紫褐色,被白色長柔毛。葉對生,小而密集;葉片卵圓形,長4~7毫米,寬2~4毫米,先端尖,基部渾圓,全緣,上面被細柔毛,下面除葉脈有毛外,其余無毛,有多數棕黃色腺點;葉柄長約1毫米。花小,淡紫色,2~3朵腋生,成小聚傘花序;花萼紫綠色;花冠早落,粉紅色,2唇形,上唇直立,下唇廣展。小堅果,平滑。花期4~6月。果期8~10月。全草含芳香油0.18%,油清香,用作酒類香精。全草又可入藥,治胃痛、腹脹、嘔吐、腹瀉、急性胃炎、急慢性胃腸痛、廟氣痛、感冒咳嗽等癥,并可預防痢疾。
中文學名 姜味草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管狀花目
亞 科 野芝麻亞科
屬 姜味草屬
分布區域 云南,貴州,不丹,尼泊爾,印度,阿富汗至埃塞俄比亞及非洲南部
別 稱 小香草、小姜草、小香薷,地生姜,柏枝草、香草、靈芝草
門 被子植物門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科 唇形科
族 塔花族 蜜蜂花亞族
種 姜味草
標 本 尼泊爾
異名 地生姜(《昆明藥植調查》),柏枝草、香草、靈芝草(《中國經濟植物志》),小姜草、小香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姜味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 姜味草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體有姜氣味。莖簇生,紫褐色,被白色長柔毛。葉對生,小而密集;葉片卵圓形,長4~7毫米,寬2~4毫米,先端尖,基部渾圓,全緣,上面被細柔毛,下面除葉脈有毛外,其余無毛,有多數棕黃色腺點;葉柄長約1毫米。花小,淡紫色,2~3朵腋生,成小聚傘花序;花萼紫綠色;花冠早落,粉紅色,2唇形,上唇直立,下唇廣展。小堅果,平滑。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于石灰巖山坡,或向陽草坡上。分布云南、貴州等地。
采集 夏、秋采收。
【姜味草的功效與作用】
姜味草的功效
性味 苦辛,溫。
①《滇南本草》:"性大溫,微辛。"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性溫,味微苦,有姜味。"
姜味草的作用
功用主治 溫中,理氣,止痛。治吐逆,噎膈,胃痛,腹痛,寒疝疼痛。
《滇南本草》:"燥脾暖胃,進飲食,寬中下氣。療九種胃氣疼痛,面寒痛,胸膈氣脹,肚腹冷痛,嘔吐惡心,噎膈翻胃,五積六聚,痞塊疼痛,男子寒疝痕疼,婦人百瘕成痛。"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研末。
【姜味草的圖片】
【姜味草的選方】
①治胃氣,面寒疼痛:姜味草為末。熱酒服。(《滇南本草》)
②治胃寒氣滯疼痛,氣食飽脹:姜味草,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心積:姜味草三錢,石菖蒲一錢,甘草一錢,厚樸一錢,草豆蔻二錢。共為末。每服一錢,滾水點酒服。為丸亦可。
④治肝積:姜味草三鑰,青皮五分,川芎二錢,柴胡一錢,小茴香二錢,草豆蔻三錢。共為末,或為丸。滾水點酒服一錢。
⑤治脾積:姜味草三錢,吳萸二錢,草豆蔻二錢,吳神曲二錢,甘草五分。共為末,或為丸。滾水點酒服。
⑥治肺積:姜味草二錢,姜黃二錢,白豆蔻二錢,木香五分。共為末,或為丸。每服一錢,滾水點酒服。
⑦治腎積:姜味草三錢,益智仁二錢,沉香二錢,荔枝核七個(焙)。共為末,或為丸。每服一錢,滾水點酒服。
⑧治寒疝疼痛:姜味草為末。滾水點酒服。(③方以下出《滇南本草》)
⑨治疝氣痛:姜味草一錢,倒提壺三錢,荔枝核七枚。共研末。每用五分,與糯米白酒蒸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小兒蟲犯肚腹,疼痛或嘔吐或瀉:姜味草五分。點酒服。疼止盾,服下蟲散下蟲。(《滇南本草》)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