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粉草的簡介】
涼粉草(學名:Mesona chinensis Benth.)為唇形科植物,莖下部伏地,上部直立, 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稍鈍,基部漸收縮成柄,邊緣有小鋸齒,兩面均有疏長毛;著生于花序上部的葉較小,呈苞片狀,卵形至倒三角形,較花短,基部常帶淡紫色,結果時脫落。總狀花序柔弱, 花小,輪生,萼小,鐘狀,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緣,結果時或筒狀,下彎,有縱脈及橫皺紋;花冠淡紅色,上唇闊,全緣或齒裂,下唇長橢圓形,凹陷;雄蕊4,花絲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盤一邊膨大。小堅果橢圓形。 花期秋季末。
分布于中國臺灣,浙江,江西,廣東,廣西西部。涼粉草是一種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涼粉草全草含多糖,有消暑、清熱、涼血、解毒功能。民間常用其莖加水煎煮, 再加稀淀粉制成凍( 俗稱“ 涼粉”)食用,是消暑解渴的極佳食品。
中文學名 涼粉草
拉丁學名 Mesona chinensis Benth.
別 稱 仙人草,仙人凍,仙草,尖萼魚黃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目 管狀花目
科 唇形科
亞 科 羅勒亞科
族 羅勒族
屬 涼粉草屬
種 涼粉草
分布區域 中國臺灣、浙江、江西、廣東、廣西
命名者及年代 Benth.,1861
涼粉草的異名
仙人草(《職方典》),仙人凍(《綱目拾遺》),仙草(《中國藥植圖鑒》)。
涼粉草的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涼粉草的全草。
涼粉草的植物形態
涼粉草
一年生草本。莖下部伏地,上部直立,長約15~50厘米,枝疏長毛。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4厘米,先端稍鈍,基部漸收縮成柄,邊緣有小鋸齒,兩面均有疏長毛;著生于花序上部的葉較小,呈苞片狀,卵形至倒三角形,較花短,基部常帶淡紫色,結果時脫落。總狀花序柔弱,長5~10厘米;花小,輪生,柄長約3毫米;萼小,鐘狀,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緣,結果時或筒狀,下彎,有縱脈及橫皺紋;花冠淡紅色,長2.5毫米,上唇闊,全緣或齒裂,下唇長橢圓形,凹陷;雄蕊4,花絲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盤一邊膨大。小堅果橢圓形。花期秋季末。
分布我國南部。
涼粉草的采集
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曬干。或曬至半干,堆疊燜之使發酵變黑,再曬至足干。
涼粉草的藥材
干燥全草,多切成長約20厘米的段。莖方形,被灰棕色長毛,外表棕褐色或黑色,有溝槽,幼莖常扭曲;質脆易斷,中心有髓。葉對生,多皺縮,紙質,稍柔韌,不易捻碎,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面皆被疏長毛。花不常見。氣微,嚼之味淡甘,有膠性。
產于廣東。
【涼粉草的功效與作用】
涼粉草的性味
①《本草求原》:"澀甘,寒。"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涼。"
涼粉草的功用主治
清暑,解渴,除熱毒。治中暑,消渴,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
①《本草求原》:"清暑熱,解藏府結熱毒,治酒風。"
②《中國藥植圖鑒》:"為清涼解渴除暑劑。全草煎服,治糖尿病。"
③《廣東中藥》Ⅱ:"治濕火骨痛,"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暑。治中暑,感冒,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
涼粉草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兩;作冷飲或浸酒。
【涼粉草的圖片】
【涼粉草的選方】
治花柳毒入骨:仙人凍六兩,蒸數次,加生麻雀八只,連毛,浸雙料酒四斤,浸二十天。每次服三兩為度。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