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子的簡介】
萊菔子別名:蘿卜子、蘿白子、菜頭子。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干。功能主治: 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入脾、胃、肺經,能消食除脹,功效顯著,有“沖墻倒壁”之稱。臨床習用于治療實(食、濕、積滯)證。然而,本品并非僅僅是消食除脹,對虛證用之,獲效亦佳,因其性和平,其氣味又不峻,無偏勝之弊,不可囿于“沖墻倒壁”之說,有破氣之嫌(實則是平氣之有余),而棄之不用。
藥材名稱 萊菔子
拼音 Lái Fú Zǐ
別名 蘿卜子(《日華子本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罌粟目
科十字花科
屬蘿卜屬
種萊菔子
出處 《本草衍義補遺》
來源 萊菔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成熟種子。夏、秋間種子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干,搓出種子,除去雜質,曬干。
生境分部 萊菔子一般在全國各地皆產;主產于河北、河南、浙江、黑龍江等地。
性狀 萊菔子,干燥種子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而稍扁,長約3毫米,寬2.5毫米。表面紅棕色,一側有數條縱溝,一端有種臍,呈褐色圓點狀突起。用放大鏡觀察,全體均有致密的網紋。質硬,破開后可見黃白色或黃色的種仁;有油性。無臭,味甘,微辛。以粒大、飽滿、油性大者為佳。
化學成分 萊菔子的種子含脂肪油、揮發油。揮發油內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亞油酸、亞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等。尚含有抗菌物質稱萊菔素。
毒性 萊菔素對小鼠和離體蛙心有輕微毒性。
炮制 萊菔子:簸去雜質,漂凈泥土,撈出,曬干,用時搗碎。炒萊菔子:取凈萊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氣為度,取出,放涼。
性味 辛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辛。"
②《綱目》:"辛甘,平,無毒。"
③《玉楸藥解》:"辛,熱。"
④《醫學衷中參西錄》:"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溫。"
歸經 入肺、胃經。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
②《藥品化義》:"入脾、胃二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禁忌 氣虛者慎服。
《本草從新》:"虛弱者服之,氣喘難布息。"
【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
萊菔子主治下氣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下痢后重。
①《日華子本草》:"水研服,吐風痰:醋研消腫毒。"
②《日用本草》:"治黃疸及皮膚目黃如金色,小水熱赤。"
③《滇南本草》:"下氣寬中,消膨脹,降痰,定吼喘,攻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疼。"
④《綱目》:"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下痢后重,發瘡疹。"
⑤《醫林纂要》:"生用,吐風痰,寬胸膈,托瘡疹;熱用,下氣消痰,攻堅積,療后重。"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風,散邪發汗。"
⑦《隨息居飲食譜》:"治痰嗽,齁喘,氣鼓,頭風,溺閉,及誤服補劑。"
【萊菔子的圖片】
【萊菔子的復方】
①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萊菔子一合,研,煎湯,食上服之。(《食醫心鏡》)
②治百日咳:白蘿卜種子,焙燥,研細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許,一日數回。(《江西中醫藥》(12):1963)
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者:蘿卜子淘凈,蒸熟,曬研,姜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醫學集成》清金丸)
④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卜子。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過。(《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⑤治一切食積:山查六兩,神曲二兩,半夏,茯苓各三兩,陳皮、連翹、蘿卜子各一兩。上為末,炊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⑥治氣脹氣臌: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朱氏集驗醫方》)
⑦治痢疾有積,后重不通:萊菔子五錢,白芍藥三錢,大黃一錢,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
⑧治風秘氣秘:蘿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莢末二錢服。(《壽域神方》)
⑨治中風口噤:蘿卜子、牙皂莢各二錢。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⑩治風頭痛及偏頭痛:萊菔子半兩,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極細,絞取汁,入麝香少許,滴鼻中搐入,偏頭痛隨左右用之。(《普濟方》)
⑾治小兒盤腸氣痛:蘿卜子炒黃,研末。乳香湯服半錢。(《仁齋直指訪》)
⑿治牙疼:蘿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細研。以人乳和,左邊牙痛,即于右鼻中點少許,如右邊牙疼,即于左鼻中點之。(《圣惠方》)
⒀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萊菔子二兩,生研爛,熱酒調敷。(《方脈正宗》)
【萊菔子的各家論述】
①朱震亨:"萊菔子治痰,有推墻倒壁之功。"
②《綱目》:"萊菔子之功,長于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后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
③《本草經疏》:"萊菔子,味辛過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④《本草新編》:"蘿卜子,能治喘脹,然古人用于人參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參原是除喘消脹之藥,萊菔子最解人參,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參之除喘消脹,乃治虛喘虛脹也,虛癥反現假實之象,人參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脹之所,未能驟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脹者有之,雖所增之喘脹乃一時之假象,少頃自然平復,然終非治之之善,少加蘿卜子以制人參,則喘脹不敢增,而僅得消喘脹之益,此所謂相制而相成也。或問蘿卜子專解人參,一用蘿卜子則人參無益矣。此不知蘿卜子而并不知人參者也。人參得蘿卜子,其功更神,蓋人參補氣,驟服氣必難受,非止喘脹之癥為然,得蘿卜子以行其補中之利氣,則氣平而易受,是蘿卜子平氣之有余,非損氣之不足,實制人參以平其氣,非制人參以傷其氣也。"
⑤《醫學衷中參西錄》:"萊菔子,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蓋凡理氣之藥,單服久服,未有不傷氣者,而萊菔子炒熟為末,每飯后移時服錢許,借以消食順氣,轉不傷氣,因其能多進飲食,氣分自得其養也。若用以除滿開郁,而以參、芪、術諸藥佐之,雖多服久服,亦何至傷氣分乎。"
【萊菔子的藥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萊菔子含抗菌物質,其有效成分為萊菔素,在1毫克/毫升濃度對葡萄球菌秘大腸桿菌即有顯著抑制作用,且可影響各種植物種子發芽。后又從萊菔子中分離出一種油,稱為"Sulforaphen",1%濃度可對抗鏈球菌、化膿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生長。有人認為此兩者可能是同一物質
②抗真菌作用
萊菔子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同心性毛癬菌等六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③其他作用
變種的提取物,長期飼喂大鼠,能干擾甲狀腺素的合成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