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黃的簡介】
人中黃,中藥名。是一種加工制品。為甘草末置竹筒內,于人糞坑中浸漬后的制成品。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本草備要》:“瀉熱,清痰火,消食積,大解五臟實熱。治天行熱狂,痘瘡血熱,黑陷不起。”
藥材名稱 人中黃
拼音 Rén Zhōnɡ Huánɡ
英文名 Licorice products
別名 甘草黃、甘中黃。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薔薇目
亞目 薔薇亞目
科 豆科
亞科 蝶形花亞科
族 山羊豆族
屬 甘草屬
種 甘草
出處 出自《日華子本草》
藥材基源 為甘草末置竹幣筒內,于人糞坑中浸漬一定時間后的制成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性狀鑒別 本品完整者呈圓柱形,外表及斷面均呈暗黃色,較粗糙,可見甘草纖維縱橫交錯聚集,質緊密略堅硬,表面易剝落。有特殊氣味。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飲片性狀:呈不規則的小塊狀,完整者呈圓柱形的段。外表面暗黃色,顯粗糙而緊密,有的有灰黃色筆衣膜殘留,易剝落。斷面可見到甘草纖維,縱橫交織,相互凝聚。質緊密略堅硬硬。具特殊氣味。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外,防霉。
性味 味甘;咸;性寒。
①《本草匯言》:“味苦微甘,氣大寒,無毒。”
②《本經逢原》:“甘咸,寒,無毒。”
③《本草求真》:“味甘,性寒。”
歸經 心;胃經。
①《本草備要》:“入胃。”
②《玉揪藥解》:“入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布包)6-10g;或入丸、散。
禁忌 非實熱性熱病者禁用。
【人中黃的功效與作用】
人中黃的功效
清熱涼血;瀉火解毒。主天行熱病;溫病發斑;大熱煩渴;痘瘡血熱;丹毒;瘡瘍
①《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疾。”
②《本草蒙筌》:“治疫毒。”
③《本草經疏》:“解胃家熱毒。”
④《本草備要》:“瀉熱,清痰火,消食積,大解五臟實熱。治天行熱狂,痘瘡血熱,黑陷不起。”
⑤《本經逢原》:“解天行狂熱,溫毒發斑。”
⑥《本草求真》:人中黃。書載功專入胃解毒,以其味甘故也。其解五臟實熱,以其氣寒故也。
人中黃的作用
①辟瘟:人中黃不拘多少,飯為丸,綠豆大,下十五丸。(《松峰說疫》人中黃丸)
②治大熱發渴:人中黃兌白糖開水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瘟疫熱盛:人中黃,黃連、石膏煎服。(《四川中藥志》)
④治嘔血吐痰,心煩骨蒸者:人中黃為末,每服三錢,茜根汁、竹瀝、姜汁和勻服之。(《丹溪心法》)
⑤治丹毒:人中黃二錢,金銀花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生山梔二錢。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⑥治河豚、菌毒及一切惡瘡:人中黃、酒大黃,末,等分。無灰酒服,須臾瀉利,毒即隨出,雖大渴,不可飲水。(《本經逢原》)
【人中黃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