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的簡介】
莎草是多種植物的別稱,植物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果實為小堅果,三稜形,雙凸狀,平凸狀,或球形。為莎草料植物莎草的莖葉。主胸悶不舒;風疹瘙癢;癰伴隨腫毒。
藥材名稱 莎草
拼音 Suō Cǎo
英文名 Herb of Nutgrass Galingale
別名 莎隨、薃侯、莎、地毛、回頭青、野韭菜、隔夜抽、地溝草、小三棱、米珠子、縮縮草、地貫草、豬鬃草、地糕草、吊馬棕、土香草、豬毛青、三棱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鴨跖草亞綱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亞科藨草亞科
族莎草族
屬莎草屬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藥材基源:為莎草料植物莎草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perus rotundus L.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莎草,多年生草本,高15-95cm。莖直立,三棱形;根狀莖匍匐延長,部分膨大呈紋外向型形,有時數個相連。葉叢生于莖基部,葉鞘閉合包于莖上;葉片線形,長20-60cm,芝2-5mm,先端尖,全緣,具平行脈,主脈于背面隆起。花序復穗狀,3-6個在莖頂排成傘狀,每個花序具3-10個小穗,線形,長1-3cm,寬約1.5mm;穎2列,緊密排列,卵形至長圓形,長約3mm,膜質兩側紫紅色有數脈。基部有葉片狀的總苞2-4片,與花序等長或過之;每穎著生1花,雄蕊3;柱頭3,絲狀。小堅果長圓狀倒卵形,三棱狀。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邊潮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和潮濕環境,耐寒。宜選疏松的砂培土栽培為宜。
性味 味苦;辛;性涼。
歸經 肝;肺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洗浴。
【莎草的功效與作用】
莎草的功效
莎草行氣開郁;祛風止癢;寬胞利痰。主胸悶不舒;風疹瘙癢;癰伴隨腫毒。
莎草的作用
①治癰疽腫毒:鮮莎草洗凈,搗爛敷患處。(《泉州本草》)
②治水腫、小便短少:鮮莎草搗爛,貼涌泉、關元穴。(《泉州本草》)
【莎草的圖片】
【莎草的各家論述】
1.《履巉巖本草》:治皮膚瘙癢,遍體生風。
2.《綱目》:煎飲散氣郁,利胸隔,降痰熱。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