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漆的簡介】
蜀漆又名雞尿草、鴨尿草、七葉,功效除痰;截瘧,主治癥瘕積聚,瘧疾,氣味辛、平、有毒。
藥材名稱 蜀漆
拼音 Shǔ Qī
英文名 twig and leaf of Antifebrile Dichroa
別名 雞尿草、鴨尿草、七葉。
界植物界
科虎耳草科
出處
1.《吳普本草》:蜀漆如漆葉,藍青相似,五月采。
2.《別錄》:蜀漆,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漢中,常山苗也。五月采葉,陰干。
3.《唐本草》:蜀漆,日微萎,則把束暴使燥,色青白湛用,若陰干,便黑爛郁壞矣。
4.《本草衍義》:蜀漆,常山苗也,治瘧多吐人,其他亦未見所長。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嫩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chroa febrifuga Lour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 常山 灌木,高1-2m。小枝綠色,常帶紫色,無毛,或稀被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5-2cm;葉形變化大,通常橢圓形、長圓形、倒卵狀橢圓形,稀為披針形,長5-10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密的鋸齒或細鋸齒;中脈上面凹陷,側脈彎拱向上。傘房花序圓錐形;頂生,有梗;花藍色或青紫色;花萼倒圓錐狀,萼齒4-7;花瓣4-7,近肉質,花時反卷;雄蕊10-20,半數與花瓣對生,花絲扁平;子房下位,花柱5(4-6),初時基部合生。漿果藍色,有多數種子。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500-1200m的林緣、溝邊、濕潤的山地。
資源分布:主產于四川、貴州、湖南、湖北、廣西等地。
性狀
1.性狀鑒別 嫩枝圓柱,細弱,有縱皺紋。葉皺縮破碎,褐綠色或黃褐色,完整者展平后,葉片呈橢圓形、廣披針形或長方狀倒卵形,長5-17cm,寬1-6cm,先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楔形,兩面疏被短或光滑無毛,葉柄長1-2cm。多嗅有特殊悶氣,味微苦。
2.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 上表皮細胞表面觀多邊形,垂周壁波狀,下表皮細胞表面觀不規則形,垂周壁波浪形,有氣孔。氣孔不定式。非腺毛單細胞。
性味 味苦;辛;性溫;有毒。
①《本經》:"味辛,平。"
②《別錄》:"微溫,有毒。"
③《藥性論》:"味苦,有小毒。"
歸經 陰經。
《得配本草》:"入手、足厥陰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研未。
禁忌
1.凡正氣虛弱,久病體弱者慎服。
2.《本草經集注》:括樓為之使。惡貫眾。
3.《藥性論》:不可多進,令人吐逆。畏豪吾。
4.《四聲本草》:桔梗為之使。
5.《得配本草》:胃虛,老幼虛弱,二者忌用。忌蔥者。
【蜀漆的功效與作用】
蜀漆除痰;截瘧。主癥瘕積聚,瘧疾。
①《本經》:"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癥堅痞結,積聚邪氣蠱毒。"
②《別錄》:"療胸中邪結氣,吐出之。"
③《藥性論》:"主治瘴瘧多時不瘥,去寒熱瘧。治溫瘧寒熱。"
④張元素:"破血,導膽邪。"
【蜀漆的圖片】
【蜀漆的復方】
①治瘧多寒者,名曰牝瘧:蜀漆(洗去腥)、云母(燒二日夜)、龍骨等分。杵為散,未發前,以漿水服半錢匕。溫瘧加蜀漆半分,臨發時服一錢匕。(《金匱要略》蜀漆散)
②治小兒暴驚,卒死中惡:蜀漆(炒)二錢,左顧牡蠣一錢二分。漿水煎服,當吐痰而愈。(《綱目》千金湯)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