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的簡介】
蛇莓(學名:Duchesnea indica(Andr.) Focke),別名:蛇泡草、龍吐珠、三爪風、鼻血果果、珠爪、蛇果、雞冠果、野草莓、蛇藨、地莓、蠶莓、三點紅、獅子尾、療瘡藥、蛇蛋果、地錦、三匹風、蛇泡草、三皮風、三爪龍、老蛇泡、蛇蓉草、三腳虎、蛇皮藤、蛇八瓣、龍銜珠、小草莓、地楊梅、蛇不見、金蟬草、三葉藨、老蛇刺占、老蛇蔂、龍球草、蛇葡萄、蛇果藤、蛇枕頭、蛇含草、蛇盤草、哈哈果、麻蛇果、九龍草、三匹草、蛇婆、蛇龜草、落地楊梅、紅頂果、血疔草、野草莓。 薔薇科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莖長。小葉片倒卵形至菱狀長圓形,長2-3.5(-5)厘米,寬1-3厘米;花單生于葉腋;直徑1.5-2.5厘米;瘦果卵形,長約1.5毫米,光滑或具不明顯突起,鮮時有光澤。花期6-8月,果期8-10月。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溝邊或田埂雜草中;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收斂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傷,敷治疔瘡等;并用于殺滅蠅蛆。
藥材名稱 蛇莓
拼音 Shé Méi
英文名 Indian Mockstrawberrg Herb
別名 雞冠果、野楊梅、蛇藨、地莓、蠶莓、三點紅、龍吐珠、獅子尾、療瘡藥、蛇蛋果、地錦、三匹風、蛇泡草、三皮風、三爪龍、一點紅、老蛇泡、蛇蓉草、三腳虎、蛇皮藤、 蛇八瓣、龍銜珠、小草莓、地楊梅、蛇不見、金蟬草、三葉藨、老蛇刺占、老蛇蔂、龍球草、蛇葡萄、蛇果藤、蛇枕頭、蛇含草、蛇盤草、哈哈果、麻蛇果、九龍草、三匹草、蛇婆、蛇龜草、落地楊梅、紅頂果、血疔草。
門被子植物門
種蛇莓
界植物界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科薔薇科
亞科薔薇亞科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屬蛇莓屬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1.《蜀本草》:《圖經》云,(蛇莓)生下濕處。莖端三葉,花黃子赤,若覆盆子, 根似敗醬,二月、八月采根,四月、五月收子。所在有之。
2.《本草衍義》:蛇莓,今田野道傍,處處有之。附地生,葉如覆盆子,但光潔而小,微 有皺紋。花黃,比蒺藜花差大。春末夏初結紅子如荔枝色。
3.《綱目》:蛇莓,就地引細蔓,節節生根,每枝三葉,葉有齒刻,四、五月開小黃花 ,五出,結果鮮
藥材基源:蛇莓為薔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uchesnea indica(Andr.) Focke[Fragaria indica Andr.]
采收和儲藏:6-11月采收全草。
原形態 蛇莓,多年生草本。根莖短,粗壯。匍匐莖多數,長30-100cm,有柔毛,在節處生不定根。基生葉數個,莖生葉互生,均為三出復葉;葉柄長1-5cm,有柔毛;托葉窄卵形到寬披針形,長5-8mm;小葉片具小葉柄,倒卵形至棱狀長圓形,長2-3cm,寬1-3cm,先端鈍,邊緣有鈍鋸齒,兩面均有柔毛或上面無毛。花單生于葉腋;直徑1.5-2.5cm;花梗長3-6cm,有柔毛;萼片5,卵形,長4-6mm,先端銳尖,外面有散生柔毛;副萼片5,倒卵形,長5-8mm,比萼片長,先端常具3-5鋸齒;花瓣5,倒卵形,長為5-10mm,黃色,先端圓鈍;雄蕊20-30;心皮多數,離生;花托在果期膨大,海綿質,鮮紅色,有光澤,直徑10-20mm,外面有長柔毛。瘦果卵形,長約1.5mm,光滑或具不明顯突起,鮮時有光澤。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態環境:蛇莓生于山坡、河岸、草地、潮濕的地方。
資源分布:蛇莓分布于遼寧以南各地。
生物學特性 性耐寒,喜生于陰濕環境,常生于溝邊潮濕草地。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松濕潤的砂質壤土為好。
顯微鑒定: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類多角形,下表皮細胞略波狀彎曲,垂周壁念珠狀增厚。下表皮非腺毛及腺毛較上表皮為多,非腺毛單細胞,長166-900μm,基部直徑18-38μm,壁厚6-12μm,表面有螺狀紋理;腺毛頭部2細胞,直徑25-32μm;柄部2-3細胞。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4-5個。葉肉細胞有的含草酸鈣簇晶。
化學成分 全草含甲氧基去氫膽甾醇(methoxydehydrochlesterol),低聚縮合鞣質(lower condensedtannin),并沒食子鞣質(ellagitannin),總蛋白,總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total nonstructural carbonhydrate),沒食子酸(gallic acid),已糖(hexose),戊糖(pentose),糖醛酸(uronic acid),蛋白質(protein),蛋白質鞣質多糖(protein tannic polysaccharide),酚性物質(phenolic substance),又含熊果酸(urs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野薔薇葡萄糖酯(rosamultin),刺梨甙(kajiichigoside)F,6-甲氧基柚皮素(6-methoxy naringenin),杜鵑素(farr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白樺甙(betuloside),蛇莓并沒食子甙(duchesellagiside)A、B,山柰酚-3-O-蕓香糖甙(kaempferol-3-O-rutinoside)及山柰酚-3-O-刺槐二糖甙(kaempferol-3-O-robinobioside)。
性味 甘、苦;寒。
①《別錄》:"大寒。"
②《日華子本草》:"味甘酸,冷,有毒。"
③《分類草藥性》:"味苦,性涼。"
歸經 肺;肝;大腸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者 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蛇莓的功效與作用】
蛇莓清熱解毒;散瘀肖腫;涼血止血;。主熱病;驚癇;咳嗽;吐血; 咽喉腫痛;痢疾; 癰腫;疔瘡;蛇蟲咬傷;湯火傷;感冒;黃疸;目赤;口瘡;痄腮;癤腫;崩漏;月經不調;跌打腫痛。
①《別錄》:"主胸腹大熱不止。"
②陶弘景:"療傷寒太熱。"
③《食療本草》:"主胸胃熱氣;主孩子口噤,以汁灌口中。"
④《日華子本草》:"通月經,熁瘡腫,敷蛇蟲咬。"
⑤《綱目》:"敷湯火傷。"
⑥《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消腫止痛,去瘀生新,浸酒壯筋骨。"
⑦《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搗敷紅線疔。"
⑧《四川中藥志》:"涼血,通經。治驚癇寒熱,療咽喉腫痛。"
⑨《閩東本草》:"化痰止咳,祛風,活血。治傷風感冒,咳嗽,哮喘,風火牙痛,口舌生瘡。"
【蛇莓的圖片】
【蛇莓的復方】
①治天行熱盛,口中生瘡:蛇莓自然汁,搗絞一斗,煎取五升,稍稍飲之。(《傷寒類要》)
②治傷暑,感冒:干蛇莓五至八錢,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吐血咯血:鮮蛇莓草二、三兩,搗爛絞汁一杯,冰糖少許燉服。(《閩東本草》)
④治咽喉腫痛:鮮蛇莓草燉湯內服及漱口。(《閩東本草》)
⑤治小兒口瘡:蛇泡草(研末)、枯礬末,混合,先用鹽水加枯礬洗患處,再撒上藥粉。(《貴陽民間藥草》)
⑥治瘧疾,黃疸:鮮蛇莓葉搗爛,用蠶豆大一團敷橈骨動脈處,布條包扎。(《江西民間草藥》)
⑦治痢疾:鮮蛇莓全草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⑧治蛇頭疔,乳癰,背瘡,疔瘡:鮮蛇莓草,搗爛,加蜜敷患處。初起未化膿者,加蒲公英一兩,共杵爛,絞汁一杯,調黃酒二兩燉撮,渣敷患處。(《閩東本草》)
⑨治蛇竄丹:蛇泡草適量,雄黃五分,大蒜一個。共搗爛,布包,外搽。(《貴陽民間藥草》)
⑩治膿皰瘡:蛇泡草燉肉吃,并搗爛外敷。(《貴陽民間藥草》)
⑾治跌打損傷:鮮蛇莓搗爛,甜酒少許,共炒熱外敷。(《江西草藥》)
⑿治蛇咬傷,毒蟲咬傷:鮮蛇莓草,搗爛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⒀治小面積燒傷:鮮蛇莓搗爛外敷。如創面有膿,加鮮犁頭草;無膿,加冰片少許。(《江西草藥》)
⒁治癌腫、疔瘡:蛇莓三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⒂治瘰疬:鮮蛇莓草一至二兩,洗凈,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蛇莓的臨床應用】
①治療白喉
取三皮風鮮草,搗成泥狀,加2倍量的冷開水浸泡4~6小時;過濾即成50%浸劑。服時加糖調味,日服4次。3歲以下首次量50毫升,以后每次20~30毫升;3~5歲首次80毫升,以后每次40~50毫升;6~10歲首次100毫升,以后每次60毫升;10歲以上首次150毫升,以后每次100毫升。經治471例,治愈率85%。
②治療細菌性痢疾
以蛇莓制丸,每服3錢,或制成糖漿,每次20~40毫升(小兒減半),日服3次,5~7天為一療程。對高熱、脫水、腹痛等配合常規處理。觀察50例,治愈46例,好轉1例,無效3例。治愈病例多數在1~2天內退熱(最短4小時,最長6天);2~3天內癥狀及體征消失(最短1天,最長6天);大便在3~5天內轉為正常,培養轉陰。用藥最短2天,最長11天。治程中少數有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余未發現其他不良反應。
③治療急性穿孔性闌尾炎
取鮮蛇莓2~4兩(干品1~2兩)、鮮白骨樹根(烏桕樹根)5錢(干品3錢),水煎二次分服。每天1~2劑。加減法:闌尾膿腫病例加皂角刺3錢,急性闌尾炎合并局限性或彌漫性腹膜炎加用行氣活血之藥,并稍加大蛇莓用量(每日鮮品不得超過6兩,干品不得超過4兩);如為急性穿孔性闌尾炎則配合通里攻下藥,如鐵扁擔(鳶尾科蝴蝶花)鮮根5錢,磨水成漿頓服,或甘遂末每次3分沖服。臥床休息。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特別合并彌漫性腹膜炎病人,須采取斜坡臥位。其他酌情給予流質、半流質或短暫禁食。禁食者須注意水及電解質子衡,糾正酸中毒。共治療50例,其中闌尾膿腫11例,合并局限性腹膜炎21例,彌漫性腹膜炎18例。結果治愈(自覺癥狀消失,體溫、白細胞正常,腹部體征完全消失)38例,近愈(自覺癥狀消失,體溫、白細胞正常,但腹部有輕度深壓痛或遺留有索條狀硬結)8例,無效4例。住院日數最短4天,最長43天,平均17天。治程中體溫、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恢復正常,腹痛及壓痛消失所需最短時間分別為1、2、3、5天,平均為5、8、5、11天。蛇莓、烏桕均有毒,但蛇莓1天量用至4~6兩(鮮),白骨樹根每天3~5錢,均未見毒性反應。部分病人服藥后可有輕度陣發性腹痛,這是白骨樹根導瀉作用使腸蠕動增強所致,大便后陣痛即消失。
【蛇莓的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蛇莓水提取物5mg/ml,10mg/ml作用于體外培養的人食管癌Eca-109細胞系,使其分裂指數明顯抑制;10mg/ml和15mg/ml可使Eca-109細胞密度降低,結構模糊,作用48h后,細胞集落形成明顯抑制,15mg/ml可使細胞完全喪失再繁殖能力;10mg/ml、15mg/ml對Eca-109細胞DNA合成(3H-TdR標記)有輕度抑制作用,說明蛇莓對食管癌細胞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過抑制細胞分裂和DNA合成兩條途徑。其多糖部分對移植S/180肉瘤小鼠,在100mg/kg,200mg/kg時顯示出明顯的抗腫瘤活性。
2.增強免疫功能 蛇莓流浸膏(2g/ml)顯著升高小鼠腹腔巨噬機能,表現為胞體顯著增大,每個胞體吞噬的雞紅細胞達7-8個之多,但各級消化狀態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3.抗菌作用 蛇莓中分離的F-Ⅰ、F-Ⅱ、F-Ⅲ部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志賀痢疾桿菌的生長呈抑制陽性,對綠膿桿菌呈弱陽性,對沙門副傷寒菌呈陰性。其F-V部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呈強陽性抑制生長,其抗菌活性存在于水溶性部分和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丙酮的部分。此外,其(0.5g/ml濃度以上)對白喉桿菌有抑制作用(塑料泡沫滲透-抑菌環法)。
4.對心血管系統作用 其流浸膏對麻醉狗或兔有短暫的降壓作用,并與劑量相關。對心臟收縮(狗)和心率(豚鼠)有抑制作用,并有增加冠脈流量作用。
5.對平滑肌的作用 其流浸膏對離體腸僅使收縮振幅增大,張力無明顯變化,且有隨劑量增大抑制張力的作用;對家兔豚鼠及大鼠的離體子宮均呈興奮作用,0.2ml/50ml(含生藥0.4g)的作用強度與1u垂體后葉素近似,妥拉蘇林(0.25mg/50ml)不能對抗其此種作用,在體(兔)試驗表明其流浸膏2ml/kg與垂體后葉素1u/kg作用強度相似。對豚鼠離體氣管無明顯影響。
6.其他作用 蛇莓乙醚提取部分有雄激素樣和組胺樣效果。對紅細胞膜無保護作用。
7.毒性 其注射劑給小鼠腹腔注射達450g(生藥)/kg,未見死亡;靜脈注射(0.3ml/只)無異常或死亡。其流浸膏給小鼠灌服50g/kg14d,未見異常和中毒。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