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瓜根的簡介】
王瓜根,中藥名。為葫蘆科栝樓屬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Ser.)Maxim.的根。植物王瓜,分布于我國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等地。
中文學名 王瓜根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葫蘆目
科 葫蘆科
屬 栝樓屬
種 王瓜
采收時間 夏、秋間
毒 性 無毒《別錄》
拼音Wánɡ Guā Gēn
別名土瓜根(《金匱要略》),堵拉、耗子枕頭(《貴陽民間藥草》),土花粉(《閩東本草》),山苦瓜(《全展選編·腫瘤》)。
出處《別錄》
來源葫蘆科植物王瓜的根,夏、秋間采挖。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王瓜"條。
性狀塊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肥壯,白色,肉質,味極苦。
【王瓜根的功效與作用】
王瓜根的功效
性味苦,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平。"
④《本草拾遺》:"有小毒。"
歸經①《得配本草》:"入手、足陽明經。"
②《會約醫鏡》:"入心、肺、膀胱三經。"
王瓜根的作用
瀉熱,生津,破血,消瘀。治熱病炳渴,黃疸,熱結便秘,或小便不利,經閉,癥癖,癰腫。
①《本經》:"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酸疼,益氣愈聾。"
②《別錄》:"療諸邪氣熱結,鼠瘺,散癰腫留血,婦人帶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數不禁,逐四肢骨節中水,治馬骨刺人瘡。"
③《唐本草》:"療黃疸,破血。"
④《本草拾遺》:"主小兒閃癖,痞滿,痰瘧,取根及葉搗絞汁服。"
⑤《日華子本草》:"通血脈,主天行熱疾,酒黃病,壯熱心煩悶,排膿,熱勞。治撲損,消瘀血,破癥癖,落胎。"
⑥《綱目》:"利大小便,治面黑面瘡。"
⑦《本草備要》:"瀉熱,利水,行血。治傷寒發斑。"
【王瓜根的圖片】
【王瓜根的復方】
①治傷寒煩渴不止:土瓜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亦,銼),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去滓溫服。(《圣惠方》土瓜根散)
②治黃疸變成黑疸:土瓜根汁,頓服一小升,平旦服,食后須汗,當小便出,愈,不爾再服。(《肘后方》)
③治黃疸,其小便自利,白如泔色,此得之因酒過傷:土瓜根一兩,白石脂一兩,桂心一兩,栝蔞根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一日,曝干,別搗為末),牡蠣一兩(燒為粉)。上藥搗羅為散,每服,煮大麥粥飲調下二錢,日三、四服。(《圣惠方》土瓜根散)
④治小便不通及關格:生土瓜根搗取汁,以少水解之,筒中吹下部,取通。(《肘后方》)
⑤治大便不通:土瓜根搗汁,入少水解之,吹入肛門內。二便不通,前后吹之,取通。(《肘后方》)
⑥治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芍藥、桂枝、蟅蟲各三分。上四味,扦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土瓜根散)
【王瓜根的臨床應用】
①治療慢性咽喉炎
采用離子導入法治療40余例,均獲得一定妓果,且無副作用。用法:取山苦瓜塊根2兩切碎,用30%酒精500毫升浸泡2~5天,將溶液滴在8x12厘米墊子上,置于前頸,接上電源陽極,后頸接上陰極,電流3~5毫安,每次20分鐘,每日1次,連續數天。
②用于止痛
取山苦瓜干根切片,成人每次1~2分,嚼爛吞服,根據病情決定每日用藥次數。治療外傷痛、手術后疼痛、胃腸道疼痛等65例,48例止痛,11例疼痛減輕。一般用藥后5~30分鐘見效,藥效持續半小時至72小時
③其他
有用山苦瓜根中蟲治療癤癰。于秋末挖取山苦瓜塊根,選有蟲蛀痕跡者剝開取蟲,泡于食醋中備用。用法:患處消毒后敷蟲體于瘡口和周圍,再涂抹蟲體浸泡液(醋),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癥狀好轉后可隔日換藥1次。治療21例,療效較明顯;若加天南星、山苦瓜粉外敷,效果更好。又曾報道將山苦瓜制成山苦瓜液滴鼻,配合內服藥,可治療鼻咽癌。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