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陵菜的簡介】
委陵菜(學(xué)名:Potentilla chinensis Ser.):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圓柱形,稍木質(zhì)化。花莖直立或上升,高20-70厘米,葉為羽狀復(fù)葉,有小葉莖生葉托葉草質(zhì),綠色,邊緣銳裂。傘房狀聚傘花序,萼片三角卵形,花瓣黃色,寬倒卵形,頂端微凹,比萼片稍長;花柱近頂生。瘦果卵球形,深褐色,有明顯皺紋。花果期4-10月。
生山坡草地、溝谷、林緣、灌叢或疏林下,海拔400-3200米。該種根含鞣質(zhì),可提制栲膠;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止血、止痢。嫩苗可食并可做豬飼料。分布于中國多地、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日本、朝鮮。
中文學(xué)名 委陵菜
拉丁學(xué)名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二名法 Potentilla chinensis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薔薇科
亞 科薔薇亞科
屬委陵菜屬
種 委陵菜
變 種委陵菜(原變種)
變 種細裂委陵菜
命名者及年代 Ser.,1825
藥材名稱委陵菜
拼音Wěi Línɡ Cài
英文名Chinese Cinquefoil Herb, Herb of Chinese Cinquefoil
別名翻白菜、白頭翁、根頭菜、野鳩旁花、黃州白頭翁、龍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藥、虎爪菜、蛤蟆草、老鴉翎、老鴉爪、地區(qū)草、翻白草、野雞脖子、痢疾草
出處出自《救荒本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采收和儲藏:4-10月間采挖帶根全草,除去花枝與果枝,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根粗壯,圓柱狀,稍木質(zhì)化。花莖直立或上升,被疏稀短柔毛及白色娟大辯論長柔毛。基生葉為羽狀復(fù)葉;總?cè)~柄被短毛及絹狀長柔毛;托葉近膜質(zhì),褐色,外被白色絹狀長柔毛;小葉5-15對,對生或互生,上部小葉較長,向下漸變短,無柄;小葉片長圓形,倒卵形或長圓披針形,長1-5cm,寬0.5-1.5cm,先端急尖或圓鈍,邊緣羽狀中裂,裂片三角卵形、三角狀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邊緣向下反卷,上面被短柔毛或近無毛,中脈下陷,下面被生白絨毛,沿脈被白色絹狀長柔毛;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唯葉片對數(shù)較少,托葉草質(zhì),邊緣通常呈齒牙狀分裂。花兩性;傘房狀聚傘花序,花莖被白色絹狀長柔毛,花序基部有披針形苞片,外密被短柔毛;花直徑0.8-1cm,稀達1.3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花后不增大,緊貼果實,副萼5片,比萼片短約1倍,且狹窄,外被短柔毛及少數(shù)絹狀柔毛;花瓣5,寬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稍長,黃色;花柱近頂生,柱頭擴大。瘦果卵球形,深褐色,有明顯皺紋。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3200m的山坡、草地、溝谷、林緣、灌叢及疏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或類圓錐形,略扭曲,有的分枝,長5-17cm,直徑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紅色,有縱紋,粗皮易成片狀剝落;根頭部稍膨大;質(zhì)堅,易折斷,斷面皮部薄,暗棕色,常與木部分離,射線呈放射狀排列。葉基生,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有柄;小葉狹長橢圓形,邊緣羽狀深裂,下面及葉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氣微,味澀,微苦。
藥理作用
1.抗病原體作用 委陵菜中含有的沒食子酸、槲皮素具有抗菌活性。另外含有的抗菌成分壬二酸對福氏痢疾桿菌2a的抑菌直徑為21mm,對志賀痢疾桿菌抑菌直徑為14mm,對宋內(nèi)痢疾桿菌為12mm。全草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痢疾村菌有抑制作用。根煎劑每日以3g/kg給感染阿米巴的大鼠灌胃,連續(xù)6d,對體內(nèi)溶組織阿米巴原蟲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體外無效。
2.其他作用 葉及根煎劑1:5000-1:25對離體蛙、兔心臟呈抑制作用,對兔離體及在體腸管亦有抑制作用;還可擴張豚鼠離體支氣管,興奮豚鼠離體子宮。
3.毒性根流浸膏小鼠灌胃的LD/50為60g/kg。
鑒別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回流提取2h,濾過,取濾液1ml于試管中,滴加1%三氯化鐵乙醇試液1滴,呈墨綠色。
【委陵菜的功效與作用】
委陵菜的功效
性味苦;平;無毒
歸經(jīng)肝;脾;胃;大腸經(jīng)
委陵菜的作用
涼血止痢,清熱解毒。主久痢不止,赤痢腹痛,痔瘡出血,瘡癰腫毒。
【委陵菜的圖片】
【委陵菜的各家論述】
1.《中國藥植志》:治阿米巴痢。
2.《貴州民間方藥集》:治痢疾,母豬瘋,羊癲瘋。
3.《東北藥植志》:煎湯洗疥瘡。
4.《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治赤白痢下,風濕疼痛,癱瘓。
網(wǎng)頁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yī)中藥網(wǎng)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yī)養(yǎng)生、中醫(yī)藥膳、中醫(yī)按摩、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推拿、中醫(yī)針灸、中醫(y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wǎng)絡(luò)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yī)囑!本網(wǎng)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wù)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yè)務(wù)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wǎng)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書 (寧)-經(jīng)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y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wǎng)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