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猬脂的簡介】
猬脂,中藥名。為猬科猬屬動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Linnaeus,大耳猬屬動物達烏爾猬HemiechinusdauricusSundevall或大耳猬HemiechinusauritusGmelin的脂肪油。動物刺猬,分布于我國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動物達烏爾猬,分布于我國東北及山西、陜西、寧夏等地。動物大耳猬,分布于我國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具有止血,殺蟲之功效。主治腸風便血,禿瘡,疥癬,耳聾。
中文學名 猬脂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動物綱
目 猬目
科 猬科
屬 猬屬、大耳猬屬
種 刺猬、達烏爾猬、大耳猬
采收時間 四季
用 量 外用:適量
毒 性 無毒《綱目》
貯 藏 曬干置于干燥通風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藥材基源:為刺猬科動物刺猬、達烏爾猬或大耳猬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2.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3.Hemiechinus auritus Gmelin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殺后取出脂肪,鮮用,或熬煉后用。
原形態
1.刺猬,體形肥短,體長16-27cm,體重400-900g。頭守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長度不超過周圍的刺長。體背面及兩側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較發達,尾短。刺猬臉部色較深為褐色。全身的尖刺顏色變異較大,大致可分為:一為純白色,為數較少。一為基部白色或土黃色,中間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為白色,因而整個體背呈土棕色。腹面及四肢有細而硬的白毛。四足淺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
2.達烏爾刺猬體形較刺猬小,體長17.5-25cm。耳較長,超過其周圍尖刺之長。刺短而細,棕褐色與白色相間,無純白色尖刺。體背為淺棕褐色,體側及腹面長有粗硬的污白色毛。
3.大耳猬,體形較小,體長17-23cm。吻部甚尖,耳大,耳長為37-50mm,耳尖鈍圓,顯然超過其周圍的尖刺。軀體背面覆有硬刺構成的甲胄,由頭部耳后方開始,往后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體背部的尖刺為暗褐色與白色相間,也有少數全白色的刺。尾極短為棕褐色。為荒漠、半荒漠地帶典型的種類。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1.棲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開墾地及荒地、灌木或草叢等各種類型的環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叢中為多。
2.棲息于干旱地區草原地帶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區的灌叢中。
3.棲息于農田、莊園,礫石荒漠也能見到。
資源分布:1.廣泛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東北及山西、陜西、寧夏等地。
3.分布于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多為粘稠液體,冬季呈稠膏狀。全體淡棕色。氣微,味淡。
【猬脂的功效與作用】
猬脂的功效
性味甘;平;無毒
歸經大腸經
猬脂的作用
止血;殺蟲。主腸風便血;禿瘡;疥癬;耳聾
【猬脂的圖片】
【猬脂的復方】
治虎爪傷人: 刺猬脂日日敷之,內服香油。(《綱目》)
【猬脂的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耳聾,可注耳中。
2.《日華子本草》:治腸風瀉血。
3.《綱目》:涂禿癬,殺蟲。
4.《醫林纂要》:敷治陰腫。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