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的簡介】
西施舌,別名車蛤 、土匙、沙蛤,為蛤蜊科動物,沙蛤有一種名叫“西施舌”的菜式,是一種叫“沙蛤”的海產殼類做成的。這種非蜆非蚌的貝殼類,呈厚實的三角扇形,小小巧巧的,外殼是淡黃褐色的,頂端有點紫,打開外殼,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來。因那貝殼被打開時,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條小舌頭,不免令人聯想多多,故名“西施舌”。
中文學名漳港海蚌
拉丁學名 Mactra antiquata
別 稱 西施舌
界 動物界
門 軟體動物門
綱 瓣鰓綱
目 簾蛤目
科 蛤蜊科
拼音 xi shi she
如何挑選西施舌:
殼厚,殼表光潔,生長輪脈明顯,殼頂呈淡紫色,其余部分呈米黃色或灰白色的為佳。
西施舌食用禁忌
許多貝類是發物,有宿疾者應慎食,貝類性多寒涼,故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西施舌功效與作用】
西施舌功效
清熱除火,養肝,明目,養陰補虛
西施舌的作用
營養豐富,富含優質蛋白和氨基酸,滋味鮮美,甘脆嫩滑,為人民大會堂國宴膳品,是早負盛名的筵席珍品佳肴。
【西施舌功的圖片】
【西施舌的吃法】
湯菜西施舌
還有一道以海鮮貝類牙蛤或沙蛤制成的湯類,也被賜以“西施舌”的美名,相傳唐玄宗東游嶗山時,廚師給他做了這道湯菜,唐玄宗吃后連聲叫絕。可見此菜菜美味非同心響。這道湯菜,湯汁膩滑,品質爽滑,味道鮮美,有“天下第一鮮”之稱。
炒西施舌
制作原料:凈西施舌(沙蛤)350克、水發香菇10朵、凈冬筍15克,芥菜葉柄20克,紹酒和白醬油各1茶匙、上湯50克;香油、生粉、糖各適量。
制作方法:(1)將西施舌肉去裙,每只均片成相連的兩扇,洗凈。芥菜葉柄切成邊長2厘米的菱形片,香菇每朵切成3片;冬筍切2厘米長、1.5厘米寬的薄片。白醬油、味精、糖、紹酒、香油、上湯、濕淀粉調成鹵汁。
(2)將片好的西施舌肉放入滾水中燙一下撈起,濾干水。燒熱鍋,下油燒熱,將芥菜葉柄、香菇、冬筍片放入略炒,隨即倒入鹵汁煮滾勾芡,汁粘時放進西施舌肉片,迅速翻炒幾下即可。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