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莧的簡介】
莧,別名:雁來紅、老少年、老來少、三色莧等,拉丁學名:Amaranthus tricolor L.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50厘米;莖粗壯,綠色或紅色,常分枝,幼時有毛或無毛。葉片卵形、菱狀卵形或披針形,綠色或常成紅色,紫色或黃色,或部分綠色加雜其他顏色,頂端圓鈍或尖凹,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緣,無毛。喜溫、喜光,最適生長溫度為23~27℃,耐旱、耐鹽堿,對土壤要求不嚴,原產印度,分布于亞洲南部、中亞、日本等地。有清熱,利竅。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等功效。 中文學名 莧
拉丁學名 Amaranthus tricolor L.
別 稱 雁來紅,老來少,三色莧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石竹亞綱
目石竹目
科莧科
屬莧屬
種 莧
英文名 Amaranth 異名莧菜(李當之《藥錄》),青香莧(《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莧科植物莧的莖葉。
植物形態
莧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分枝較少,枝綠色,高80~150厘米。葉互生;葉柄長3~10厘米;葉片菱狀廣卵形或三角狀廣卵形,長4~12厘米,寬3~7厘米,鈍頭或微凹,基部廣楔形,葉有綠色、紅色、暗紫色或帶紫斑等。花序在下部者呈球形,上部呈稍斷續的穗狀花序,花黃綠色,單性,雌雄同株;苞片卵形,先端芒狀,長約4毫米,膜質;萼片3,披針形,膜質,先端芒狀,雄花有雄蕊3,雌花有雌蕊1,柱頭3裂。胞果橢圓形,萼片宿存,長于果實,熟時環狀開裂,上半部成蓋狀脫落。種子黑褐色,近于扁圓形,兩面凸,平滑有光澤。花期5~7月。 各地均有栽植。
本植物的根(莧根)、種子(莧實)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春、夏采收。
化學成分葉含維生素C,嫩葉含99~121毫克%,較老葉含119~178毫克%。
【莧的功效與作用】
莧的功效
性味甘,涼。
①陶弘景:"冷利。"
②《唐本草》:"赤莧:辛,寒。"
③《日用本草》:"甘,寒,無毒。"
④《飲膳正要》:"味苦,寒,無毒。"
莧的作用
清熱,利竅。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
①陶弘景:"赤莧:能療赤下。"
②《唐本草》:"赤莧: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虱。"
③孟詵:"補氣除熱。"
④《本草拾遺》:"紫莧:殺蟲毒。"
⑤《日華子本草》:"通九竅。"
⑥《本草圖經》:"紫莧:主氣痢。赤莧:主血痢。"
⑦《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蟲去寒熱,能通血脈,逐瘀血。"
⑧《綱目》:"六莧,并利大小腸。治初痢,滑胎。"
【莧的圖片】
【莧的宜忌】
脾弱便溏者慎服。
①《本草求原》:"脾弱易瀉勿用。惡蕨粉。"
②《隨息居飲食譜》:"痧脹滑瀉者忌之。"
【莧的選方】
①治產前后赤白痢:紫莧葉(細銼)一握,箕米三合。上先以水煎莧葉,取汁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之。(《壽親養老新書》紫莧粥)
②治小兒緊唇:赤莧搗汁洗之。(《圣惠方》)
③治漆瘡瘙癢:莧菜煎湯洗之。(《綱目》)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