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參的簡介】
小紅參,拼音:XiǎoHónɡShēn,為茜草科植物云南茜草的根。又名滇紫參,小活血,小紅藥。具有活血止血、活血祛瘀的功能。主治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月經不調、經閉腹痛、風濕關節痛、肝炎等癥;外治跌打損傷、癤腫、神經性皮炎等癥;單用小紅參煎水洗腳還能治腸炎。主產于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等省,中國各地均有分布。
中文學名 小紅參
拉丁學名 Galium elegans Wall. ex Roxb.
別 稱 三葉鼠尾草、紫丹參、小紅丹參
二名法 Galium elegans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目 茜草目
科 茜草科
亞 科 茜草亞科
族 茜草族 屬 拉拉藤屬
分布區域 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等省,中國各地均有分布。 拼音Xiǎo Hónɡ Shēn
英文名Root of Yunnan Madder
別名滇紫參、小活血、小紅藥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ia yunnanensis (Franch.) Diels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多年生攀援草本,長1-2m。根簇生、細長、肥厚、圓柱形而微彎,外皮紅褐色。莖四棱形,棱上被毛。葉近革質,4葉輪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倒卵形,長1.3-2cm,寬0.5-1.5cm,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全緣而有剌毛,上面綠色被毛,下面色較淡。微粗糙,脈3出。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總花梗及分枝均纖細;花小,5數,綠黃色,直徑約0.3cm,理解片狹卵形,先端尖銳,稍硬而內彎。漿果小,直徑約5mm,黑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向陽山坡雜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短,節密。根細長圓柱形,微彎曲,少分枝,長7-20cm,直徑3-6mm,數條或10余條叢生于小根莖上。表面紅棕色,有細縱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黃紅色或深紅色,易剝離,木部紅黃色。氣微味甘、微苦。以粗壯、色紅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10數列木栓細胞,內含紅棕色或黃色色素。皮層寬廣,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及橙紅色色素。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細胞較小;形成層不明顯;木質導管單個散在。
【小紅參的功效與作用】
小紅參的功效
性味
①《云南中草藥》:"甘,溫。"
②《紅河中草藥》:"微苦甘,涼。"
小紅參的作用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祛風除濕。治頭暈,失眠,肺結核、吐血,風濕,跌打損傷,月經不調。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舒筋活血,祛瘀生新。"
②《云南中草藥》:"溫經通絡,調養氣血。"
⑧《紅河中草藥》:"涼血止血,通經行血,祛瘀止痛。"
【小紅參的圖片】
【小紅參的復方】
①治頭昏頭暈:小紅參、青洋參、大黑藥等分研末,蒸雞蛋兌紅糖、豬油吃。
②治失眠:小紅參,紅糖,水煎服。
③治肺結核:小紅參、小白芨各一蔭。研末和蜂蜜三兩蒸食。每日三次,兩天服完。
④治內傷吐血,痰中帶血:小紅參、葉下花各二錢。研末,開水送服或水煎服,紅糖為引。
⑤治經閉,月經不調,帶下,產后關節痛:小紅參三兩,煮豬排骨(淡鹽)吃。
⑥治風濕,跌打損傷疼痛:小紅參,水煎或泡酒服。(①方以下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⑦治咯血、吐血,月經不調,腹水:小紅參三至五錢,煎服。
⑧治腎炎:小紅參五錢,水線草三錢,煎服。
⑨治顏面神經麻痹:小紅參、女金蘆、澤蘭各五兩,泡酒五市斤。浸漬半月后服,每次20~40毫升,日服一次。(⑦方以下出《紅河中草藥》)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