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斷的簡介】
續斷,中藥名。又名和尚頭,為川續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續斷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的干燥根,因能“續折接骨”而得名。秋季采挖,除去根頭及須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發汗”至內部變綠色時,再烘干。《滇南本草》:“補肝,強筋骨,定經絡,止經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婦人白帶,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濁。”
中文學名 續斷
拉丁學名 Dipsacales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目 茜草目 Rubiales
科川續斷科 Dipsacaceae
族藍盆花族 Trib. Scabioseae
屬川續斷屬 Dipsacus
組 球形序組 Sect. Globosae 拼音Xù Duàn
英文名Himalayan Teasel Root
別名龍豆、屬折、接骨、南草、接骨草、鼓錘草、和尚頭、川斷、川蘿卜根、馬薊、黑老鴉頭、小續斷、山蘿卜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1.《雷公炮炙論》:凡使續斷,勿用草茆根,緣真似續斷,若誤用服之,令人筋軟。
2. 陶弘景:按《桐君藥錄》云: 續斷生蔓延,葉細,莖如荏大,根本黃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今皆用莖葉,節節斷,皮黃皺,狀如雞腳者;又呼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時人又有接骨樹,高丈余許,葉似蒴藋,皮主療金瘡,有此接骨名;疑或是。而廣州又有一藤,名續斷,一名諾藤,斷其莖,器承其汁,飲之療虛
來源藥材基源:為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采收和儲藏:秋播第3年采收,春播第2年收獲,在霜凍前采挖,將全根挖起,除去泥土,用火烘烤或曬干,也可將鮮根置沸水或蒸籠中蒸或燙至根稍軟時取出,堆起,用稻草覆蓋任其發酵至草上發生水株進,再攤開曬干或烤至全干,去掉須根、泥土。
原形態川續斷 多年生草本,高60-200cm。根1至數條,圓柱狀,黃褐色,稍肉質,側根細長疏和。莖直立,具6-8棱,棱上有刺毛。基生葉稀疏叢生,具長柄,葉片琴狀羽裂,長15-25cm,5-20cm,兩側裂片3-4對,靠近中央裂片一對較大,向下漸小,側裂片倒卵形或匙形,最大的長4-9cm,寬3-4.5cm,上面被短毛,下面脈上被刺毛;莖生葉在莖中下部的羽狀深裂,中央裂片特長,披針形,長可達1cm,寬達5cm,先端漸尖,有疏粗鋸齒,兩側裂片2-4對,披針形或長圓形,較小,具長柄,向上葉柄漸短;上部葉披針形,不裂或基部3裂。花序頭狀球形,直徑2-3cm;總花梗長可達55cm;總苞片5-7片,著生在花序基部,葉狀,披針形或長線形,長1-4.5cm,寬4-5mm,先端稍平截,被短柔毛,中央尖頭稍扁平,長2-3mm,小總苞片每側有兩條淺縱溝,頂端4裂,裂片先端急尖,裂片間有一規則細裂;花萼四棱皿關,長約1mm,不裂或4淺裂至4深裂,外被短毛,先端毛較長;花冠淡黃白色,花冠管窄漏斗狀,長9-11mm,基部1/4-1/3處窄縮成細管,先端4裂,裂片倒卵形,一片稍大,外被短柔毛;雄蕊4,著生于花冠管的上部,明顯超出花冠,花絲扁平,花藥紫色,橢圓形;花柱短于雄蕊,柱頭短棒狀,子房下位,包于小總苞內。瘦果長倒卵柱狀,長約4mm,僅先端露于小總苞之外。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土壤肥沃、潮濕的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較涼爽濕潤的氣候,耐寒,忌高溫。適于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在干燥地區或質地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栽培,不僅生長不良,而且容易染病死亡。夏季高溫達35℃以上時,芭葉萎垂,停止生長,容易遭受旱害,如遇多雨或潮濕環境,地下部易發病腐爛。種子萌發適宜溫度為20-25℃,30℃高溫對萌發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一般每花序含種子2-4顆,也有多達7-8顆;千粒重7.5g左右。
栽培技術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種子需用40℃溫水浸泡10h左右,撈出后放紗布袋或盆內置溫暖處催芽,待萌芽時即可播種。條播,播前深翻土地,耙細整平,做寬、高畦[30cm×(15-20)cm],行距20-35cm,深3cm,播后覆土鎮壓。每1hm2播種量34.5kg。穴播,行距為35-40cm,穴深7-10cm,穴徑17-20cm,每穴播種7-9粒,每1hm27.5kg。播后施人畜糞尿每1hm212000kg,上覆1-1.5cm,細土。分株繁殖:秋季將帶有芽的根頭及細根,重新栽種,每穴1株,行株距為50cm×(25-33)cm,栽后立即澆水,以利發根。
田間管理 苗高7-10cm時間苗,每穴留壯苗2-3株,條播者按株距15cm定苗。結合施肥進行中耕除草,每1hm2可施人畜糞尿15000-30000kg,同時可施適量磷、鉀肥,以促進根的膨大。夏季多真雨季節注意排水防澇。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注意播種不宜過密,留苗不宜過多,經常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如果發病嚴重,可提前1年采收,以免造成損失。蟲害有紅蜘蛛,苗期用0.2-0.3度波美石硫合劑或40%水胺硫磷1500倍液噴霧。
性狀性狀鑒別 根長圓柱形,略扁,微彎曲,長5-15cm,直徑0.5-2c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數明顯而扭曲的縱皺紋及溝紋,并多數明顯而扭曲的縱皺紋及溝紋,并可見橫長皮孔及少數須根痕。質稍軟,久置干燥后變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綠褐色或淡褐色,木部黃褐色,常呈放射狀花紋。氣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澀。
以條粗、質軟、皮部綠褐色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壁薄,其內為數列排列整齊的栓內層。韌皮部寬廣大,靠外方有裂隙,篩管群稀疏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近形成層處分布較密,向內逐漸稀少,常單個散在,或2-3個成群。粗根髓部小,細根(直徑0.5cm以下)無髓。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及淀粉粒。
【續斷的功效與作用】
續斷的功效
性味苦辛,微溫。
①《本經》:"味苦,微溫。"
②《滇南本草》:"性溫,微苦微酸。"
③《本草經疏》:"苦甘辛,微溫,無毒。"
歸經入肝、腎經。
①《滇南本草》:"入肝。"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腎二經。"
續斷的作用
功能主治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金瘡,痔漏,癰疽瘡腫。
①《本經》:"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
②《別錄》:"主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腕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
③《藥性論》:"主絕傷,去諸溫毒,能宣通經脈。"
④《日華子本草》:"助氣,調血脈,補五勞七傷,破癥結瘀血,消腫毒,腸風,痔瘺,乳癰,瘰疬,撲損,婦人產前后一切病,面黃虛腫,縮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宮冷。"
⑤《滇南本草》:"補肝,強筋骨,走經絡,止經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婦人白帶,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濁。"
【續斷的圖片】
【續斷的各家論述】
①《本草匯言》:"續斷,補續血脈之藥也。大抵所斷之血脈非此不續,所傷之筋骨非此不養,所滯之關節非此不利,所損之眙孕非此不安,久服常服,能益氣力,有補傷生血之效,補而不滯,行而不泄,故女科、外科取用恒多也。"
②《本草正》:"續斷,用其苦澀。其味苦而重,故能入血分,調血脈,消腫毒、乳癰、瘰疬、痔痿,治金損跌傷,續筋骨血脈;其味澀,故能治吐血、衄血、崩淋、胎漏、便血、尿血,調血痢,縮小便,止遺精帶濁。佐之以甘,如甘草、地黃、人參、山藥之類,其效尤捷。"
③《藥品化義》:"續斷,苦養血脈,辛養皮毛,善理血脈傷損,接續筋骨斷折,故各續斷。外消乳癰、瘰疬,內清痔漏、腸紅,以其氣和味清,胎產調經,最為穩當。且苦能堅腎,辛能潤腎,可療小便頻數,精滑夢遺,腰背酸疼,足膝無力,此皆腎經癥也。若同紫菀用之,調血潤燥,治血枯便閉,大能宣通血氣而不走泄。"
④《本草求真》:"續斷,實疏通氣血筋骨第一藥也。第因氣薄而見精脫、胎動、溺血、失血等癥,則又深忌,以性下流者故耳。功與地黃、牛膝、杜仲、巴戟相等,但有溫補細微之別,不可不知。"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