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看過一個醫案。這個醫案是胡希恕先生的弟子單志華寫的。
當時單志華的父親生了病住進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他父親病很重,出現了高燒、神智昏迷、以及大小便閉塞不通,還伴有心衰合并腎功能不全。
醫院請了好幾位名老來會診,有云補心的,有云補腎的,有云扶正的,獨胡希恕先生力排眾議,提出了“峻劑攻下”之法,理由是凡是小便、大便不利的先治其“標”,小便、大便通暢的,則治其“本”。
單志華父親服了胡老的藥,第二天,大小便即通暢了,服藥到第五天,腎積水消失,已可下地活動。
我個人覺得,那么多名家出現失誤,原因在于很多名家不重視腹診,只看舌脈,但是“舌脈”很多時候只是表象,容易迷惑人。獨取寸口是不可靠的。實際上該不該用下法,該怎么用藥,一腹診就有方向了,沒有那么復雜。
所以今天我想寫寫,怎么通過腹診時,手指觸摸上腹部的感受,初步判斷如何用藥。
當然我寫的是很粗淺的東西,只能算是粗篩,不指望提綱挈領,只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上腹部這兩類情況最危險:中醫用這些方子來應對!
上腹部腹診之術
醫生應該站在被檢查者的右側,受檢者仰臥,兩腿屈起并稍分開,讓腹肌松弛。
先用手掌輕放在腹壁上,以掌用力,先接觸診健康部位,再檢查病變區域,逐次按壓,這是覆手按壓法。
再以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相并,先接觸診健康部位,再檢查病變區域,逐次按壓。若下有礙指之感者,則留指按之,問患者痛否。
經方式腹診與西醫體格檢查的腹診有所“區別”,經方式腹診,特別重視指下的細微感覺,這種感覺依賴于醫師的經驗,很難量化,這也是中醫醫師開方各有特點的原因。
雖然開方各有不同,但規律是一樣的,所以好的中醫師用藥方向還是“趨于一致”的。
上腹部這兩類情況最危險:中醫用這些方子來應對!
心下的硬與軟
我們先談心下“硬”
今天談的還是“心下”,也就是劍突下,中腹部以上,我涂成紫色的這個區域。
當患者自我感覺心下有“充塞感”,脹滿不適時,我們將醫師按壓“心下”時手指的感覺,分為五級。
五級用★★★★★表示,代表極硬;一級用★表示,代表柔軟。
五級★★★★★(指下感覺極硬):
胸部高起,心下硬滿(像摸石頭一樣),近手則加劇,從心下到少腹硬滿,,患者痛苦至極:大陷胸湯
注:大陷胸湯有甘遂、芒硝、大黃所組成,為峻下劑,如果出現感覺良好的瀉利,必須立刻停止服藥,使用該方必須非常慎重,不可妄用。
上腹部這兩類情況最危險:中醫用這些方子來應對!
四級★★★★(指下感覺硬):
1、從心下至下脘附近之間硬脹,按之痛甚(不按則少痛,或不痛),若身體挪動,則胸腹應之而痛,甚至痛至肩背:小陷胸湯
注:小陷胸湯由黃連,半夏,瓜蔞實所組成。本證較大陷胸湯證病勢淺而緩慢。
2、心下硬而實滿或心下高起似塊狀,全腹脹滿,按之至底,應之實痛。或者腹痛,按之加重,臍上動甚,按之實而有力:大、小承氣湯
注:大、小承氣湯與大、小陷胸湯很容易混淆。但是大承氣湯潮熱甚,大、小陷胸湯潮熱程度較輕微。另外,大承氣湯的腹證,以臍部為中心膨滿;大、小陷胸湯則以心下為主,可能會影響到下腹部。
3、心下部位堅硬而膨滿,患者自然瀉利,瀉利后感覺暢快,不過即使瀉利,心下很快又會堅滿:甘遂半夏湯。
注:這個方子由甘遂、半夏、芍藥、甘草組成。荒木性次先生所著的《新古方藥囊》中的劑量是甘遂0.3克,半夏1克,芍藥1克,甘草0.7克。這個方子使用時,必須加入蜂蜜,否則不安全。
4、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心下有水飲:枳術湯。
注:枳術湯由枳實和白術組成,其中枳實有破解氣滯的作用,白術則可健脾利水,由此推論,這個證中的“心下堅,大如盤”應該是由“氣”和“水飲”交集、留滯于心下所致的。
5、胸膈中水毒痞塞而喘滿,心下痞堅(上腹部硬如板狀):木防己湯
注:這個方子由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參所組成。防己這個藥毒性大,爭議大。特別是木防己因為會導致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在多個國家已經禁用,用粉防己替代。防己有比較強的利水,下氣的作用。這個方子用于心臟疾病的機會較多,比如心源性哮喘,冠心病導致的呼吸窘迫,喘鳴,浮腫等癥。它的腹證:胃腹部上方的脹滿而堅硬,有時會伴有肝臟腫大。
今天談的是心下腹診時,最嚴重的五級★★★★★,和四級★★★★兩類情況。這些情況現在單獨用中醫治療的機會不多,所用的藥物也比較危險,但是也值得了解。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