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稱】
白頭翁湯
【配方組成】
【用法用量】
水浸20分鐘,煎30分鐘,混合約400ml,分2次服。
【功效主治】
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赤多白少,或純為血痢者。
【方劑方解】
白頭翁湯以其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故臨床運用既不可拘囿于腸炎、痢疾,亦不可局限于下焦病癥,諸如月經先期、血崩、經期延長、帶下黃稠、或赤白帶下、陰癢、蝕痛、尿頻、尿急、尿灼、尿痛、尿短赤、睪丸紅腫熱痛、血精及鼻衄、齒贓、肌衄,辨證屬于濕熱蘊盛者,皆可用本方治之。
【臨床運用】
1. 治眼目郁熱,赤腫陣痛,風淚不止者。(《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
2. 除用于治急性細菌性痢疾以外,對慢性細菌性痢疾、急慢性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結膜炎、急性附件炎及某些產后腹瀉等均可應用。(《傷寒論方古今臨床》)
3. 尿道感染。伴舌紅,苔黃膩,口苦,脈細弦數。(《江西中醫藥》1984;2:31)
杜某,34歲,帶下淋漓三月余,黃白質黏,穢臭蝕痛,至夜陰癢,心煩難寐。小腹脹,腰痛神倦。食無味,口干苦,大便日一行,小便黃臭。舌邊尖紅赤,苔根黃膩。診其脈,弦緩有力。觸其腹,腹膨隆,無壓痛。超聲波檢查,子宮附件未見異常,盆腔少量積液。余謂此濕熱下注胞宮也。杜某云:“某醫院亦謂濕熱,奈何不效?”索視所服之方,乃傅氏易黃湯。易黃湯固然可治黃帶,其病機則以腎虛為主,濕熱次之。而本案濕熱為主,山藥、芡實、白果滋陰固斂,顯屬不宜。擬白頭翁湯加味:
白頭翁15g 黃柏10g 黃連10g 秦皮10g 土茯苓30g 五劑
二診:帶益多,如注如崩,色白不黏。蝕痛、陰癢止,腹脹、腰痛亦輕。
守方五劑。
三診:帶下大減,微腹脹,仍腰痛。舌苔已退,脈象弦緩。此濕熱將盡,虛象為著,改易黃湯善后之。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