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耳熱能詳的養生奇方。它的名字叫做胡椒和生姜。胡椒和生姜是一種傳播非常廣泛的偏方,對人體有著很多的好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胡椒和生姜
胡椒,又名:昧履支、披壘、坡洼熱等,拉丁學名:Piper nigrum L屬胡椒目,胡椒科、胡椒屬木質攀援藤本;莖、枝無毛,節顯著膨大,常生小根。花雜性,通常雌雄同株;漿果球形,無柄,花期6~10月。[1]生長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的熱帶地區,生長期中間還需要一段干熱的間隔時間,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以及巴西等是胡椒的主要出口國。它的種子含有揮發油、胡椒堿、粗脂肪、粗蛋白等。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鮮根莖,高40~100cm。品種有:青州竹根姜山農一號生姜青州小黃姜。
別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莖(干姜)、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姜在中醫藥學里具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
李時珍小時候,每年春夏之交時,就會患眼疾,藥物往往不起作用。后跟父親學醫,隨著知識的積累和增長,他覺得自己的眼疾是外在因素引起的。李時珍認真地思索自己的起居飲食和生活習慣:家緊靠湖邊,食用鮮魚、水菜較多。母親煮蒸魚蝦時總愛用胡椒調味,久而久之,自己就養成了嗜食胡椒的習慣。胡椒性熱,宜生火。我的眼疾難道與嗜食胡椒有關系嗎?李時珍想到這里,決定不再食胡椒,并吩咐妻子做菜時也不要再用胡椒做佐料。一年后,李時珍的眼疾果然不再復發了。
胡椒性熱,有祛寒、發汗、解表的功用,但過量或久服,有傷元氣。有什么辦法制約胡椒的辛熱呢?李時珍發現,有些醫生在給病人用胡椒時,同時又用綠豆,在治療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為綠豆性寒,與辛熱的胡椒同用,寒熱相互抑制,陰陽配合得當,自然會取得理想的療效。李時珍把這些親身體會都在《本草綱目》中作了詳細的敘述。
民間素有“朝含三片姜,不用開藥方”、“冬吃蘿卜夏吃姜”、“冬有生姜,不怕風霜”的說法。
生姜是蘄州的特產,辛溫而主開發。有溫中止血,出汗,趨風之功,更是止嘔吐的圣藥。李時珍對生姜特別愛好。他說:“姜辛而不葷,去邪避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藥。”但李時珍也嘗到了食姜的害處,他說:“食姜久,積熱患目,珍屢試有準。”姜,不但食療廣泛,也是灸治所用之物,如中醫用隔姜灸以引郁毒,透通瘡竅,使內毒外發,也可作為外敷劑,藉藥性而行氣血,使氣血運行旺盛而驅散毒氣。
姜能治病,又能養生,是極好的保健良品,姜含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淀粉、鈣、鐵、磷等養分,有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促進消化排泄及抗菌、抗原蟲、解毒等諸多功能。
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于茶樹而解。人們逐漸認識到茶不僅可以治病、清熱解渴,且清香宜人,《神農本草》認為茶有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等功效。
對茶的性味,《新修本草》作“味甘、苦、微寒、無毒”解;《本草綱目》改為“味苦、甘、微寒、無毒”。雖然只調換了兩個字的位置,但卻符合了茶先苦后甘的實際味道。中醫理論一般論為,甘者補,而苦者瀉,可見茶是兼顧了補與瀉的良藥。
李時珍認為飲茶要因人而異,因時而宜,因季而變,切不可亂飲之。他在《本草綱目》中介紹其作用時,特別強調“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明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又進一步解釋說:“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飲之即覺為害,不痞悶嘔惡,即腹內洞泄。故備儲說,以警同好。”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