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少常用中藥。始載《本草綱目》小麥項下,名浮麥,即水淘浮起者。
來源:為禾本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小麥的干品、輕浮、癟瘦的穎果。均為栽培。
產地:全國各地均有生產。
性狀鑒別:穎果長圓形,長約3~6厘米,直徑約2~3毫米。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略抽皺,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頂端鈍,帶有黃色柔毛,低端成斜尖形,有臍。質硬,斷面白色。有粉性。氣無,味淡。以顆粒均勻,輕浮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淀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盒乙種維生素。
功效與作用:止汗。鎮靜、抗利尿。
炮制:生用。
性味:甘、咸、涼。
歸經:入心經。
功能:益氣,除熱,止汗。
主治:自汗,盜汗,骨蒸虛熱。
臨床應用:1、用于止汗。治療各種虛汗、盜汗,單用雖有效,但多配麻黃根。牡蠣、黃芪等加強止汗作用,也可配櫓豆衣,方如浮小麥櫓豆煎劑,據觀察,此方治療肺結核盜汗效果較好。2、用于抗利尿,治療小兒遺尿,配桑螵蛸、益智仁等,效果較好,方如加味甘麥大棗湯。
用量:15~60g。
處方舉例:浮小麥櫓豆衣煎劑:浮小麥、櫓豆衣各9g,加水200毫升,濃縮至100毫升,每服50毫升,一日二次。
加味甘麥大棗湯:炙甘草12g,浮小麥18g,菟絲子9g,炙桑螵蛸9g,煨益智仁9g,龍骨6g,大棗24g,水煎服。
注:浮小麥,應取用水淘輕浮水面的麥粒,并以冬小麥為佳。但有的地區以充實飽滿的小麥作浮小麥藥用,按小麥功能養心除煩,適用于婦女臟燥喜怒無常之癥(癔病)。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