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他對養生之術頗有研究,后人為其編纂的 12 卷《東坡養生集》詳細記載了他的養生經驗,實為我國古代養生之道資料難得的記載。 在《跋嵇叔夜養生論后》中記載:“東坡居士,以桑榆之末景,憂患之余生,而后學道,雖為達者所笑,然猶賢乎已也。以嵇叔夜《養生論》頗中余病,故手寫數本,其一贈羅浮鄧道師。”這段文字說明,蘇東坡在顛沛流離 的晚年,深感研究養生學的重要。在蘇東坡的宦海生涯,幾經遭貶,最遠到達羅浮(今廣東)。
蘇東坡在《上皇帝書》中說:“夫國之長短如人之壽夭,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是以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吐納,不得已用藥”,指出養生的一些大的原則。蘇東坡認為堅強的體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必須長期堅持才行。根據《東坡養生集》上的記載, 總結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幾點。
?。ㄒ唬╅]氣服氣養生法
1. 每夜子時以后,披衣起或只在床上擁被而坐,面東若南,盤足,叩齒 36 下。
2. 握固,即以拇指握第三或第四指,握拇指兩手拄腰腹間。閉息,須先閉息以去慮,掃滅座相,使心澄湛,諸念不起,自覺出入息調勻,即閉定口鼻。
3. 內觀五臟。肺白,肝青,脾黃,心赤,腎黑。先以五臟圖掛壁上,使心中熟識五臟六腑之形狀。次想心為炎火,光明洞徹,入下丹田中,待腹滿氣極,即徐徐出氣(不得有聲令耳聽到)。唯出入均調,即以舌接唇齒內外, 漱煉津液,未得咽,復如前法,閉息內觀,納心丹田,調息漱津,皆依前法。 如此者三,津液滿口,即低頭咽下,以氣送入丹田,須用意精猛,令津與氣 谷谷然有聲,徑入丹田。又依前法為之,凡九閉息,三咽津而止。
4. 以左右手熱摩兩腳心,及臍下腰脊間,使其熱透,須徐徐摩之,使微汗出亦無妨。然后以兩手摩熨眼、面、耳、項,皆使其熱極,再按捉鼻梁左右五七下,梳頭百余梳而臥,熟睡到天亮。
?。ǘ?ldquo;和”、“安”養生法
蘇東坡好仗義直言,不善迎逢,因此得罪權貴。自中年后,遭遇了人生 的最大挫折,貶官而致流放。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終對人生抱著積極的態度,并善于在困難挫折之際樂觀自處,且有養生法寶“和”、“安”二 字。
《蘇沈良方·問養生》中記載:養生在于“和”、“安”二字最為重要。 “安”即靜心,以減少外界的誘惑;“和”即順心,以順和來適應外界事物的變化。 因為“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則生理備矣”。 蘇東坡正是以此精神對待人生的一切不如意事情。
(三)適量飲酒養生法
蘇東坡對酒的養生作用也有一定的認識。他說:“予飲酒終日,不過五 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大意是說酒只要飲得適量,是可以養生 的。蘇東坡除了飲名酒之外,還精心釀制、經常飲用藥酒,以祛病健體。他用木桂、菌桂、牡桂之類藥材浸泡成桂酒,還在《桂酒頌》中博引歷代本草和醫學家關于“桂”藥的藥用功能的論述,確信常喝“桂”酒能“御瘴”。正 是因為他對各種養生酒有不解之緣,所以他在“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 出無友、冬無炭、夏無泉”的艱苦環境中,能免時疫、拒瘴傷。由此可見,酒確有通血絡、溫脾胃、潤肌膚的養生之功。
(四)動靜養生法
蘇東坡強調要動靜相結合,才能養生長壽。他主張動,“能逸而能勞”; 亦主張靜,“心平氣和”。為什么達官貴人很容易生病,而平民百姓很健壯呢?蘇東坡是這樣認為的:“夫風雨寒露,寒暑之變,此疾之所由生也。”貴人深居簡出,行則坐轎,寒則厚衣,養之太過,所以易受寒暑;農夫小民,不問嚴寒酷暑,勞作于田間,勞動的鍛煉使得他們祛病延年。正是因為他對動的重視,所以他經常登山,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為后人傳誦的佳句。
在重視動的同時,蘇東坡還推崇靜。他認為一個人首先要心靜,在《東坡養生集》中有記載:每天天剛亮,蘇東坡就立即起身,盤腿而坐,練我國傳統的保健功。他的靜坐養生法要求坐姿端正、頭頸正直、下頦微收、含胸 拔背、垂手,全身放松,排除雜氣,自然呼吸,守神靜志,意守丹田。這和現代的靜坐要求一致,是一種良好的休息養生方法。
(五)飲食養生法
1.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民間廣為流傳一首他飲食長壽的詩:“寧 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蘇東坡主張少吃肉,他 認為用少量的肉與蔬菜同炒,吃了會使人不胖不瘦,保持健美體形。同時,他還認為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比吃肉更重要,從而主張在他住的周圍要廣植竹木。
2. 服姜可延年,麥田求野薺。蘇東坡喜歡收集民間的延年益壽藥方,其記載有一偏方若堅持不斷服用,會高壽而童顏,即取生姜汁貯于器皿中,去掉上面的清黃液,將沉積在下面的白而濃的部分陰干為“姜乳”,用此姜乳同蒸餅或米飯相合,做成梧桐樣丸藥,每天用白酒或米湯送服 10 粒。同時,他還推崇吃薺菜,一次,他在給友人信中說:“今日食薺極美,天然之珍…… 君若知此味,則陸海八珍皆可厭也。”
3. 濃茶漱口,除煩去膩。蘇東坡認為飲茶對人體大有裨益,它可“除煩去膩”。故他提倡“每食已,即用濃茶漱口”。他認為:“食后用濃茶漱口,一是煩膩即出,而脾不知;二是肉在齒間,消縮脫去,不煩挑剔。”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