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乏力、大汗、胸悶、腹痛、頭痛……炎夏,很多人出現上面的癥狀就會想到“我是不是中暑了?”其實,你很有可能是“假中暑”!專家提示,不少疾病的前期的表現跟中暑比較像,普通市民難以區別,還需及時就醫。
1、心梗最易當成中暑
前幾天,許大爺感覺渾身不舒服,胸悶、頭暈,想著應該是天熱中暑了吧,于是在家自行服用解暑藥,可連著幾日不見好轉。一天清晨醒來,許大爺的胸悶變成了胸痛,到醫院檢查后,才發現并不是中暑,而是心梗。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感到疲勞,有時還會出現頭暈、胸悶、多汗、面色蒼白、惡心等癥狀,很多人以為這就是中暑的癥狀,其實部分急性心梗癥狀與中暑先兆癥狀相似。”寧夏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席少靜提醒。
那么,如何火眼金睛識別到底是中暑還是心梗呢?通常,中暑的病人早期會出現頭痛、頭暈、氣短、多汗等癥狀;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癥狀是胸前部疼痛,同時伴有全身不適,如冷汗、面色蒼白、乏力、惡心嘔吐等,這點可與中暑區別。
心血管專家表示,在夏季,人體出汗增多,血黏度增高,容易誘發心梗。雖然中暑和心梗癥狀相似,但將中暑病人轉移到陰涼處,喝解暑藥后病情會很快好轉,而急性心肌梗死的癥狀一般會持續不緩解或反復發作,這時就必須及早到醫院診治。
2、與腦卒中有幾分相似
炎熱的夏天也是腦卒中的高發期,由于腦卒中與中暑的癥狀頗有相似之處,常會使患者錯把腦卒中信號當成中暑,從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其實,腦卒中的發生常有先兆:手腳或半邊身體突發麻木,可于短時間內恢復正常;單眼或雙眼突然失去視覺,或看東西模糊;步子變小,不能走直線;嘴唇突感發緊、發麻,一側口水直流,吃飯時漏飯菜,喝水時常嗆水;一側手腳突然乏力。老人一旦出現輕微或“一閃而過”的上述癥狀,寧可先懷疑是腦卒中,及時就醫,千萬不要自行診斷為中暑而耽誤了救治。
高溫天氣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生腦卒中的概率更高,建議控制好情緒、不要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保持情緒穩定。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戒煙戒酒。如果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昏沉嗜睡等癥狀,應及時就診。
3、披著中暑外衣的甲亢
甲亢的某些癥狀也比較容易與中暑混淆,這種病偏愛女性。“在炎熱的天氣里,體內的水分和營養更容易流失,再加上酷熱難眠,情緒不穩定,很容易造成內分泌失調,從而誘發甲亢。一般此類患者會有大汗淋漓、心跳加快、精神亢奮等明顯癥狀。”寧醫大總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雷晨稱。
夏天預防甲亢要注意以下幾點:高溫環境是甲亢病因之一,且炎熱易使人情緒波動,這對內分泌疾病的控制非常不利。注意防暑降溫,就能預防甲亢的發生、復發和加重;緩解壓力,保證充足睡眠,也是夏季預防甲亢的重要措施;甲亢患者要保持營養均衡,多吃果蔬,如桃、梨、花椰菜、甘藍、大豆、菠菜等,這些食物有助于抑制甲狀腺制造激素。
4、貌似中暑其實是低鉀血癥
高中生小楊和同學打了籃球后,突然全身酸軟無力,不能站立。同學想著他一定是“中暑”了,忙將他抬到樹蔭下并喂下了解暑藥,但仍未見好轉,這才把他送到醫院診治,經醫生檢查后發現是低鉀血癥,而非中暑。經過口服和靜脈滴注補鉀治療后,才逐漸好轉。
雷主任稱,低鉀血癥多見于男性青壯年,往往是在大量出汗、劇烈運動、外傷、酗酒等情況下發生。由于高溫天氣里人們出汗較多,大量的出汗可帶走人體內大量的鉀元素,導致體內鉀離子過多喪失,易造成低鉀血現象。最突出表現是四肢酸軟無力,尤其是下肢最為明顯。嚴重時會出現呼吸衰竭,同時伴有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
區別兩者,主要看體溫和進食后情況。低鉀血體溫基本正常,而中暑者體溫會異常升高。此外,如果低鉀血癥病情不嚴重,及時補充含鉀食物,癥狀可明顯緩解,但中暑不會因為進食而有所緩解。
發生低鉀血癥癥狀后,平時可多吃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瘦肉、豆制品、西瓜、玉米、紅薯、土豆、綠葉蔬菜等。茶葉中也含豐富的鉀,也可多飲茶。大量出汗后應補充果汁或糖鹽水。
5、別把低血糖當成中暑
身體乏力、心慌、甚至突然頭暈倒地,可能在夏日不少人會把這種狀況當作是中暑,但有時,也可能是低血糖導致的。
夏季氣溫較高,易出汗,低血糖癥狀出現得更頻繁,而低血糖暈倒比中暑更危險,可能會導致缺氧,嚴重時可能出現休克。
提醒身體比較虛弱或者患有低血糖癥狀的市民,高溫下減少戶外活動,并注意按時就餐,出門可以適當攜帶一些甜點和飲料,發現身體不適時及時坐下休息。
TIPS
真中暑咋辦?
中暑分為前兆中暑、輕度中暑以及重度中暑。專家稱,從臨床來看,碰到比較多的是前兆中暑。出現前兆中暑,首先要脫離高溫環境,然后補充水分,最好是淡鹽水,解開中暑者的衣領,用水進行擦浴。也可以吃點十滴水、藿香正氣液。不過,假如發現有血壓低或虛脫的狀況,仍要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