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鷂魚的簡介】
海鷂魚,中藥名。為魟科動物赤魟等的肉。赤魟分布于我國沿海;花點魟分布于東海和南海。具有益腎,通淋之功效。常用于男子白濁膏淋,陰莖澀痛。
【藥材名稱】
中藥名:海鷂魚
拼音名:Hǎi Yào Yú
英文名:Red stingray
【藥材別名】
蕃踏魚、邵陽魚、石礪、少陽魚、荷魚、鲼魚、鯆魮魚、蒲魚、鍋蓋魚、魟魚
【海鷂魚的來源】
海鷂魚為魟科動物赤魟、花點魟及其近緣多種動物的肉。
【海鷂魚的采收時間】
四季均可
【海鷂魚的圖片】
【海鷂魚的動物形態】
赤魟體平而扁,全長約35厘米。體盤亞圓形,中間微向前方略寬,后端略窄。
吻寬而短,前端鈍。眼小,距吻端近。眼間隔不甚寬,中間平。噴水孔大,斜位于眼的緊后方。
鼻孔大,有長方形的鼻瓣后伸至口。口甚小,口內下頜的底部有須狀突起3枚,中間突起細小,兩側較大。
上下頜牙齒呈鋪石狀。鰓孔前4對等大,后1對較小,皮膚光滑,眼間隔后方粗糙。背鰭及臀鰭均無;胸鰭略寬,后緣長。腹鰭小,后緣直。
尾棘1個,位于尾上,扁鋸齒狀,有毒。尾很長,約為體盤寬的1.5倍,前端粗,自尾棘向后漸呈鞭狀,尾棘前方兩側有側褶,后方上下面有皮褶。
尾與體盤的中間為深褐色,周邊色淡。眼周圍和噴水孔內側及腹面均為橘黃色。 棲于近海海底。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及其他魚類為食。卵胎生。分布我國南海、東海及其他沿海地區。
本動物的牙齒(海鷂魚齒)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
①寧原《食鑒本草》:"甘咸,寒,無毒。"
②《綱目》:"甘咸,平,無毒。"
主治:用于男子白濁膏淋,陰莖澀痛。寧原《食鑒本草》:"治男子白濁膏淋,玉莖澀痛。"
【海鷂魚的用法與用量】
60-90g,鮮品150-250g 來源為魟科動物赤魟等的肉。
【海鷂魚的相關配伍】
海鷂魚治小兒疳積:赤魟肉熬出的油,每日放入少量在菜或湯中食用。(《常見藥用動物》)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