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皮的簡介】
核桃楸皮,干燥的枝皮,常扭曲成繩狀或呈單卷筒狀,長短不一,可達1米以上。氣微,味微苦、澀。核桃楸皮用于清熱,解毒,止痢,明目。治泄瀉,痢疾,白帶,目赤。
【藥材名稱】
中文名: 核桃楸皮
拼音名:Hé Tɑo Qiū Pí
【藥材別名】
楸樹皮,秦皮、楸皮
【藥材來源】
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或干皮
【核桃楸皮的采收和貯藏】
春、秋采收,剝取樹皮,曬干。
【核桃楸皮的植物形態】
原形態落葉喬木,高超達2Om。樹皮暗灰色;淺縱裂。小枝粗壯,具柔腺毛。
髓部薄片狀;頂芽大,有黃褐色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可達80cm;葉柄長5-9cm,基部肥大,葉柄和葉軸被有短柔毛及星狀毛;
小葉9-23枚,橢圓形至長橢圓形,6-17cm,寬2-7cm,先端漸尖,基部歪斜或截形,邊緣具細鋸齒,表面深綠色,初生稀疏短柔行,后僅中脈有毛,背面色淡,貼生短柔毛及星狀毛。
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腋生,下垂,先葉開放,長9-20cm;雄花具短柄,有1枚苞片及1-2枚小苞片,花被狀,花被片3-4,常有雄蕊12,稀13或14;雌花序穗狀,頂生,直立;
有雌花4-10朵,花被片4,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被柔毛,苞片及小苞片合繞子房外壁,子房子位,柱頭2裂,鮮紅色。
果序長10-15cm,俯垂,常有5-7個果實,核果球形或卵形,頂端尖,不易開裂,密被腺質短柔毛;果核堅硬,表面有8條縱棱,各棱之間有不規則的皺曲及凹穴;
內果皮壁內有多枚不規則的空隙,隔膜內亦有2空隙。花期4-5月,果期8-9月。
【核桃楸皮的圖片】
【核桃楸皮的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長土質肥厚、濕潤、排水良好的溝谷兩旁或山坡中下部的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東北及河北、山西等地。
【核桃楸皮性狀鑒別】
樹皮呈卷筒狀或扭曲成繩狀,長短不一,直徑約2cm,厚2-4mm。
外表面平滑,有細縱紋,灰棕色,有少數圓形突起的皮孔及三角狀葉痕;內表面暗棕色,質堅韌,不易縱裂,斷面纖維性。氣微,味微苦、澀。
【核桃楸皮藥理作用】
抗癌作用:核桃楸皮中含有胡桃醌,核挑揪葉煎劑對大鼠有加速體內糖的同化,或降低血糖的作用。
其方法為:大鼠在口服藥物后半小時,以60%葡萄糖(30ml/kg)灌胃,2.5-3小時后測尿糖;給藥組的尿糖較對照組顯著為低。 性味苦,寒。
①《河北藥材》:"味苦,性寒。"
②《河北中藥手冊》:"性平,味苦辛。"
③《陜甘寧肯中草藥選》:"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痢,明目。治泄瀉,痢疾,白帶,目赤。
①《河北藥材》:"瀉熱,明目,止痢。"
②《河北中藥手冊》:"清熱解毒。"
③《陜甘寧肯中草藥選》:"清熱燥濕。"
【核桃楸皮的復方】
①治腸炎,痢疾:核桃揪皮、白頭翁、黃柏各三錢,黃連一錢。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②治慢性細菌性痢疾:核桃楸皮四錢,生地榆、椿皮各三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③治濕熱白帶:核桃楸皮、蒼術各三錢。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④治急性結膜炎:核桃楸皮,竹葉各三錢,黃連一錢。水煎服。或用核桃楸皮五錢,煎湯洗眼。(《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⑤治麥粒腫,大便干燥:核桃楸皮三錢,大黃二錢。水煎服。孕婦忌服。(《河北中藥手冊》)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