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當歸飲子,中藥方劑名出自《宣明論》卷十二。用于宣通氣血,調順飲食,瀉心肝之陽,補脾腎之陰。主治脾腎真陰損虛,肝心風熱郁甚,陽勝陰衰,邪氣上逆,上實下虛,怯弱不耐;或表熱而身熱惡寒;或里熱而燥熱煩渴。
【別名】防風當歸飲
【方劑組成】防風1兩,當歸1兩,大黃1兩,柴胡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炙),芍藥1兩,滑石6兩。
【方劑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防風當歸飲子主治宣通氣血,調順飲食,瀉心肝之陽,補脾腎之陰。主治脾腎真陰損虛,肝心風熱郁甚,陽勝陰衰,邪氣上逆,上實下虛,怯弱不耐;或表熱而身熱惡寒;或里熱而燥熱煩渴;或邪熱半在表,半在里,進退出入不已,而為寒熱往來;或表多則惡寒,里多則發熱;或表之陽分正氣與邪相助,并甚于里,蓄熱極深而外無陽氣,里熱極甚,陽極似陰而寒戰,腹滿,煩渴者;或里之陰分正氣反助邪氣并甚于表,則燥熱煩渴而汗出也;或邪熱壅塞者;或煩熱痛者;或熱結極甚,陽氣不通而反覺冷痛;或中外熱郁煩躁甚,喜涼畏熱者;或熱極閉寒不得宣通,陽極似陰,中外喜熱而反畏寒者;或燥熱煩渴者;或濕熱極甚而腹滿不渴者;或一切風熱壅滯,頭目昏眩,暗風眼黑,偏正頭痛,口干鼻塞,耳鳴耳聾,咽嗌不利;或目赤腫痛,口瘡舌痹;或上氣痰嗽,心脅郁痞,腸胃燥澀,便溺淋秘;或是皮膚瘙癢,手足麻痹;又或筋脈拘急,肢體倦怠;或渾身肌肉跳動,心忪驚悸;或口眼斜,語言謇澀;或狂妄昏惑,健忘失志;及或腸胃燥熱,怫郁而饑,不欲食,或濕熱內余而消谷善饑,然能食而反瘦弱;或誤服燥熱毒藥,及妄食熱物過多而耗損脾腎,則風熱郁甚而多有如此,不必全見也。
【用法用量】防風當歸飲(《醫學入門》卷七)。方中“防風”原脫,據《袖珍方》補。《雜病源流犀燭》有赤苓,無黃芩。
【各家論述】《丹溪心法附余》:大黃瀉陽明之濕熱從大便出,滑石降三焦之妄火從小便出,黃芩以涼膈,柴胡以解肌,防風以清頭目,人參、甘草以補氣,當歸、芍藥以補血,無半味辛香燥熱之謬藥也。
【藥材介紹】
防風:用于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以及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癥。防風解表以祛風為長,既能散風寒,又能發散風熱,與荊芥作用相仿,故兩藥往往配合應用。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大黃: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采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人參: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