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方一:百合固金湯
【方劑組成】熟地、生地、歸身各9g,白芍、甘草各3g,桔梗、玄參各3g,貝母、麥冬、百合各12g。
【功能主治】滋養肺腎,用于陰傷陽浮,水虧肺燥,咳嗽痰中帶血,煩熱咽干等癥。生地、熟地、元參滋腎水、百合、麥冬養肺陰,芍藥、當歸平肝養血,貝母、桔梗、甘草清金化痰。
【用法用量】水煎服。
【加減】若痰多而色黃者,加膽南星、黃芩、瓜蔞皮以清肺化痰;若咳喘甚者,可加杏仁、五味子、款冬花以止咳平喘;若咳血重者,可去桔梗之升提,加白及、白茅根、仙鶴草以止血。
【功能主治】清肺養陰,潤肺止咳。主治肺結核病。
【偏方組成】南沙參500克,麥冬、北五味子、人中白、百部、白芨、胡黃連、大生地、焦白術、生甘草各240克。
【用法用量】以上各藥共研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日2次,每次4.5克,3月為1療程。
藥方三:牡蠣夏枯草
【功能主治】化痰散結,滋陰生津,潤肺止咳。主治肺結核。
【偏方組成】牡礪30克,夏枯草、浙貝母、玄參、白及、天冬、北沙參各15克,百部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40天為1療程。并可隨癥加減。
藥方四:沙參生地湯
【方劑組成】沙參30克,生地20克,麥冬、天冬、百部、山藥各15克,川貝母10克,茯苓、阿膠各12克。
【功能主治】滋陰潤肺,化痰止咳。用于治療肺結核,中醫辨證屬陰虛肺燥型。癥見午后潮熱,兩顴潮紅,手足心熱,夜間盜汗,皮膚干灼,形體消瘦,唇紅咽干,口鼻干燥,干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咳出,咳則胸痛或痰中帶血,舌苔薄,舌邊質紅,脈細數。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加減】痰中帶血加三七粉3克(沖服),白及10克,仙鶴草15克;痰干黃難咯出加瓜蔞殼30克;胸痛者加玄胡10克,郁金15克;盜汗多者,酌加生龍骨、生牡蠣、浮小麥各25克。
藥方五:秦艽鱉甲散
【方劑組成】柴胡、鱉甲(去裙襕,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各30克,秦艽、當歸、知母各15克。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主治肺癆陰虛骨蒸潮熱盜汗等。方中鱉甲、知母滋陰清熱,秦艽柴胡解肌退熱,地骨皮,青蒿清熱除蒸。烏梅斂陰止汗。肺腎陰虛甚加天冬、玉竹、龜板、阿膠、冬蟲夏草以保肺滋腎。
【用法用量】上藥研為粗末。每次15克,用水200毫升,加青蒿5葉,烏梅1個,煎至140毫升,去滓,臨臥、空腹各一服。
【加減】火旺較著者加胡黃連,黃芩、黃柏、苦寒瀉火堅陰;痰熱蘊肺,咳痰黃稠酌加桑白皮,知母、海蛤粉、魚腥草清熱化痰??妊涞て?、梔子、紫珠草、醋大黃、涼血止血;血色紫暗成塊伴胸脅掣痛配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廣郁金等化瘀和絡止血;盜汗配烏梅、癟桃干、龍骨、牡蠣、麻黃根、浮小麥斂陰止汗;失音,聲音嘶啞配訶子、鳳凰衣、胡桃肉、白蜜潤肺腎、通聲音。
藥方六:地丁夏枯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主治肺結核。
【偏方組成】地丁草、夏枯草各500克,金銀花、山藥、白芨、麥冬各300克,尖貝母60克,黃連15克,化橘紅、當歸、茯苓、甘草各15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研細末,以淡豬油500克,蜂蜜3000克,文火熟煉除去水分,注意掌握火候。然后將藥末和入調勻為丸300粒,封藏待服,勿令霉變。每日早飯前服3粒,3個月為1療程。
【加減】咯血者,加三七50克;盜汗者,加棗皮150克;潮熱者,加白薇300克;空洞者,加蛤蚧2對,五倍子150克。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