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環境下,人體易因體溫調節失衡引發中暑,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口渴、乏力等癥狀。中醫理論認為,中暑屬“暑溫”“陽暑”范疇,治療需以清熱解暑、化濕和中為主。以下從單味中藥材和經典方劑兩個層面,結合現代研究及臨床應用,系統梳理夏季中暑的中藥防治方案。
金銀花
性味歸經:甘寒,歸肺、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兼具抗菌消炎作用。
應用:
泡水代茶飲可緩解中暑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
現代研究證實,金銀花中的綠原酸、木犀草素等成分能抑制體溫調節中樞,降低體溫。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引發腹瀉。
藿香
性味歸經: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解表化濕、理氣和中,擅長治療濕阻中焦證。
應用:
煎煮或制成藿香正氣水,可緩解中暑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瀉。
藿香中的廣藿香酮能抑制胃腸平滑肌痙攣,改善消化功能。
禁忌:陰虛火旺者忌用,孕婦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荷葉
性味歸經:苦平,歸肝、脾、胃經。
功效:清熱解暑、升發清陽,兼具降脂作用。
應用:
鮮荷葉煮粥或泡茶,可緩解頭昏、乏力、口渴。
荷葉堿能促進汗腺分泌,通過排汗降低體溫。
禁忌:體虛者慎用,過量可能引發腹瀉。
中藥材在夏季中暑防治中具有獨特優勢,通過清熱解暑、化濕和中、調節體溫等機制,能有效緩解癥狀并預防并發癥。然而,中暑嚴重者(如熱射病)需立即就醫,中藥僅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建議公眾在高溫季節合理使用中藥,結合科學防護措施,安全度過炎夏。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