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以后,天氣便開啟蒸爐模式,炎熱的天氣讓人飯不想吃、覺睡不好,腦袋也昏昏沉沉的。而這種癥狀很有可能是濕氣重造成的。
濕氣重不重,看身上這4個地方
1. 大便黏不黏
當你上廁所時,如果總看到大便不成形或容易粘馬桶,體內必然有濕。
2. 舌頭膩不膩
可以對著鏡子,觀察一下舌頭:如果舌上有一層較厚膩的舌苔,是體內有濕的表現。舌苔越厚,越膩,說明濕邪越厲害。
3. 皮膚癢不癢
當天氣變得濕熱,有的人身上很容易出現瘙癢或皮疹,特別是在下半身陰囊、腳等部位,這也證明體內有濕。
4. 精神好不好
早上起床時總覺得困,頭上像是有東西裹著,人覺得煩躁,說明體內濕氣很重。
另外,“肥人多濕”,體型較普通人肥胖的人體內也多有濕氣。
身體濕氣重的類型
人體內的濕,由于飲食習慣、個人體質、居住地的不同,可分為2種類型:
1. 濕熱型
典型表現:口苦口干、大便黏膩、精神差睡不醒。
這類人平時多喜歡吃煎炸、燒烤等食品,如炸薯條、炸雞、燒鵝、燒乳豬等。像這類高溫烤制的肉類多比較油膩,難消化而易釀生濕熱,加重脾胃的負擔。
常見的祛濕熱湯,包括土茯苓粉葛冬瓜豬骨湯、薏仁白扁豆雞腳湯、木棉花蓮蓬薏米湯、綿茵陳鯽魚湯等,平時都可以煲點喝。
推薦菜譜:薏仁白扁豆雞腳湯
食材:雞爪8只、薏米60克、白扁豆100克、姜適量、胡椒粉適量、料酒適量。
做法:將白扁豆和薏米提前泡發,雞爪用涼水浸泡去血水。鍋中加適量水,放入泡發好的白豆和薏米等材料,燉至雞爪熟爛,白豆和薏米變軟熟透,加入適量鹽、胡椒調味。
2.寒濕型
典型表現:愛拉肚子、胃口差、容易浮腫。
這類人平素多喜歡吃涼食,如喝冰飲、吃雪糕、冰啤酒等。過食冰涼食物,易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
常見的祛寒濕湯,包括太子參茯苓陳皮排骨湯、扁豆茯苓豬骨湯等。清濕熱的藥材多偏涼,有時候人體未必能接受,可以在煲湯時適當加點陳皮,這在中醫稱為“引經”。
推薦菜譜:太子參茯苓陳皮排骨湯
材料:豬排骨300克,太子參30克,茯苓15克,陳皮1瓣,生姜3片,食鹽適量。
做法:豬排骨斬段,焯水洗凈備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煲1.5小時,調味即可。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