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養生應與四時相對應,遵循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的養生規則。人體的 健康狀況與四季的交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是四季交替的自然規則.同時也是人體代謝的規則。食療養生.不僅要了解 人體體質、體征,了解食物屬性,同時還要順應四時之氣的變化。
春季
萬物復蘇,春江水暖.氣溫逐漸回升.人體的陽氣也漸漸升起, 飲食自然也要由冬天的溫補、辛甘慢慢過渡到清淡養陰。取沮避涼是早春飲 食的原則,可以適當食用如春筍、菠菜、薺菜、蔥、姜、蒜、韭菜之類偏于 溫補的食物。如果一味食用人參等溫熱補品.當春季氣溫上升時,會加重身 體內熱.損傷人體正氣。當然.初春氣沮比較低的時候,也應當避免食用如 黃瓜、冬瓜、綠豆等涼性食物。
春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春.可以選擇食用一些如紅棗、山藥、蜂蜜、芹菜 之類平補健胃的食物。仲春時節,常常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期,所以,還要 注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但因春季肝氣過旺.而酸味 人肝.會影響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容易傷脾胃,所以應當避免食川酸性 食物。
晚春時,氣溫已經回升.并且已經接近夏天,“春困”也常發生在這個 階段.所以.此時飲食應當趨于清淡.逐漸向夏季過渡。適當食用一些如甘 蔗汁、百合、鴨肉、海帶、海飯、紫菜之類平補的食物.同時少食辛辣、肥 膩、黏冷的食物。
夏季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也是人體能量消耗最大的一個季節。人 體的新陳代謝在夏天到達最為旺盛的時候。高溫的環境使人體出汗過多.導 致津液丟失.所以.夏季飲食的原則是以清淡爽口為主,既清熱解暑,又能 增進食欲的食物最佳,蔬菜如筒蓄、芹菜、小白菜、苦瓜、香菜、竹筍、黃 瓜、冬瓜、蓮子、惹米等;魚類如青魚、卿魚、縫負等;肉類如鴨肉等.都 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食物具有清熱解署、健脾利濕、生津涼血、消除疲勞的 作用.對腸道疾病與中暑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夏季人體損耗較多,因此適宜補氣養陰,應多食如胡蘿卜、菠菜、桂 圓、荔枝、花生、蓮藕等具有滋陰補氣效果的食物。另外,還應多攝人粗糧 與果疏。但也不能過多食用生冷瓜果,否則容易傷脾胃。溫補、肥厚、冷膩 的食物在夏季應盡量避免食用,避免傷津耗氣。
夏季天氣炎熱,脾胃消化功能趨于減弱,容易出現乏力、困倦、食欲不振等 不適癥狀.可以適當挑選食用一些酸味食物,如希茄、檸檬、葡萄、稱猴桃等。
秋季
中醫所指的秋季通常是指從立秋到立冬前一天的這段時間,古代 所說的“秋三月“也是指這段時間。中國古代著名的背養專著(飲膳正要》 提出:“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燥”是秋季的主氣,所以應該在秋 天多吃些如胡麻、芝麻、核桃、格米、甘蔗、蜂蜜、牛奶等之類的食物,可 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秋天.人體的津液容易被燥邪侵害,導致肺部出現不適.所以.生津潤 肺是秋季食療應遵循的原則,如麥冬、梨、冰搪、銀耳、沙參、百合、鴨等 具有養陰生津功效的食物,具有平補肺氣功效的墨魚、團魚、山龜等食物, 都是秋季食療很好的食材。
初秋.也就是剛人秋時,暑氣還未消減完.因此飲食以甘潤為佳,如百 合、銀耳、山藥、梨、豆漿、芝麻、豬肺、蟹肉、橄攬等具有潤肺生津、養 陰清操作用的食物。而如蔥、姜、蒜等這樣的辛燥食物應少食.避免傷及肺 氣。同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山楂等酸味食物也可以適當食 用,以防秋燥、增強身體免疫力。
人們常有春困秋乏的說法.實際上,秋乏是人體在經過炎熱的夏季后進 行的自我調整。多食用牛奶、雞蛋、皮肉及豆制品等食物,可以有效地緩解 疲乏感與抑郁情緒。
中醫講.秋季可以調解生機、新舊更替,是滋補的最佳季節。為避免冬 季虛而又不受補的情況發生.應在秋季補充人體所需.緩解疲勞、增強人體 免疫力,像麥冬、川貝、沙參、百合、杏仁、拘祀等都是秋季滋補與緩解秋 澡十分理想的食材。
冬季
冬季是萬物生機蟄伏潛藏的季節.同時也孕育著春天的希望。中醫認 為,在天寒地凍、萬物蕭條的冬季.人體的陽氣最為淺弱.最容易被冬季的 寒邪所傷,導致人體血液循環不順楊,從而出現頭痛、惡心、咽痛、全身酸 痛等癥狀。因此.冬季養生要注念補充熱量。
我們都有在“冬至’這天吃羊肉、喝羊肉湯的習慣。以此來驅逐寒氣。 其實,這種做法是有養生的道理的。中醫認為,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 順應體內陽氣潛藏的狀況.捻陽護陰。所以.可適當食用如羊肉、拘肉、 蝦、桂圓、栗子、核桃、甲魚等食物補充熱址。此外,也應該多食用維生素 豐富的跪菜,如圓白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甘 薯、土豆也可以適址食用。
俗話說:“冬令進補.春天打虎。”如果在冬季滋補得當.不僅能順利 地度過冬天,還能起到強身仙體、增強免疫力的養生作用.對于某些疾病還 能做到調理與防治。冬天如果滋補得宜.進補的食物被吸收以后,就像潛埋 在身體里的種子.等到了萬物復蘇的春天,就能生根、發芽。
哪些群體的人尤其需要注意冬季進補?
如患有各種急、慢性疾病的人. 病后初愈者以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都要重視冬天的養生。
總而言之.因人而異是中醫的一個大原則,中醫的“一人一方”充分體 現了這個原則。不同的生活習慣、職業、年齡、地域等客觀條件,會產生不 同的體質,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調理方法.因此我們就需要客觀地看待自己的 身體.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理。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