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線蛇的簡介】
白線蛇又稱黃脊游蛇,體較細長,全長80cm左右。背面絳紅色,背脊正中有1條鑲黑邊的鮮明黃色縱線,其端起自額鱗,后端通達尾末,體側由于鱗片邊緣黑色,綴成幾條深色縱線或點線,腹面淡黃色。眶前鱗1,有一較小的眶前下鱗,眶后鱗2(1);顳鱗2+2(3),上唇鱗多為3-2-3式。背鱗17-17-15行,體鱗平滑,頸部及體中部17行,肛前15行;腹鱗雄者186-194,雌者202-206;肛鱗2分,尾下鱗83-79對。
藥材名稱 白線蛇
拼音 Bái Xiàn Shé
英文名 white line Snake
別名 白脊蛇、黃脊蛇。
出自《東北動物藥》。
來源藥材基源:白線蛇為游蛇科動物黃脊游蛇除去的內臟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luber spinalis(Peters)
采收和儲藏:白線蛇,春至秋季捕捉,捕后迅速處死,除去內臟,鮮用。
原形態 黃脊游蛇,體較細長,全長80cm左右。背面絳紅色,背脊正中有1條鑲黑邊的鮮明黃色縱線,其端起自額鱗,后端通達尾末,體側由于鱗片邊緣黑色,綴成幾條深色縱線或點線,腹面淡黃色。眶前鱗1,有一較小的眶前下鱗,眶后鱗2(1);顳鱗2+2(3),上唇鱗多為3-2-3式。背鱗17-17-15行,體鱗平滑,頸部及體中部17行,肛前15行;腹鱗雄者186-194,雌者202-206;肛鱗2分,尾下鱗83-79對。
生態環境:白線蛇,生活于平原、丘陵、山麓或河床等開闊地,河流附近、旱地、林區都可發現。以蜥蜴為食。
資源分布:白線蛇分布于東北、內蒙古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新疆、山東、河南等地。
性味 味甘;咸;性溫。
歸經 脾;肝經。
用法用量 內服:浸酒,20-40ml。
【白線蛇的功效與作用】
白線蛇主治祛風除濕;通經止痛。主風濕性關節疼痛;肌膚麻木不。
【白線蛇的圖片】
【白線蛇的復方】
白線蛇治風濕性關節疼痛,麻木不仁:白線蛇一條,白酒一斤。置瓶內,浸一月即成,每次飲一盅,日服二次。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