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莧的簡介】
白莧,中藥材,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陜西、貴州、云南等地。白莧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痢疾;泄瀉;小便赤澀;瘡腫;蛇蟲螫傷;牙疳。
【藥材名稱】
白莧
拼音 Bái Xiàn
【白莧別名】
細莧、糠莧、野莧、豬莧。
【藥材基源】
白莧為莧科植物皺果莧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aranthus viridis L.
【采收和儲藏】
春、夏、秋季均可采收全株或根,洗凈,鮮用或曬干。
【白莧原形態】
白莧,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40-80cm。根白色,較莖稍粗。莖少分枝,有條紋,細弱,淡綠色或綠紫色。
單葉互生;葉柄長3-6cm;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9cm,寬2.5-6cm,先端鈍尖而微缺,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兩面光滑,上面常有一“V”字形白斑,葉脈下面明顯。
夏、秋季開淡黃綠色小花,單性或雜性,為腋生穗狀花序,或集成大型稀疏的頂生圓錐花叢;花被3片,膜質;雄蕊3個,比花被片短。胞果圓形,扁平,不開裂,極皺縮,超出花被片。
種子近球形,黑色有光澤,具環狀邊緣。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態環境】
白莧多生于庭園、路邊及開墾后被廢棄的沙荒地。
【資源分布】
白莧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陜西、貴州、云南等地。
【白莧的圖片】
【白莧的性狀鑒別】
白莧,主根圓錐形。全體紫紅色或棕紅色。莖長40-80cm,分枝較少。葉互生,葉片皺縮,展平后呈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長2-9cm,寬2.5-6cm,先端圓鈍而微凹,具小芒尖,基部近楔形;葉柄長3-6cm。穗狀花序腋生。
胞果扁球形,不裂,極皺縮,超出宿存花被片。種子細小,褐色或黑色,略有光澤。氣微,味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搗爛絞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煅研外擦;煎液,熏洗。
【白莧的功效與作用】
白莧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痢疾;泄瀉;小便赤澀;瘡腫;蛇蟲螫傷;牙疳。
①盂詵:"莧:補氣,除熱,通九竅。"
②《綱目》:"利大小腸。治初痢,滑胎。"
③江西《草藥手冊》:"清熱,解毒,利屎,止痛,明目。"
【白莧的復方】
①治瘡腫:野莧、龍葵。煎水洗。
②治走馬牙疳:野莧根煅存性,加冰片少許,研勻擦牙齦。
③治蛇咬傷:白莧全草,搗敷患處。(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蜂蠆螫傷:野莧,挼擦之。(姚僧坦《集驗方》)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