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排菌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若能及時診斷,并予合理治療,大多可獲臨床痊愈。
目錄
1.發病原因
2.癥狀表現
3.臨床檢查
4.診斷方法
5.疾病鑒別
6.并發癥
7.治療方法
8.預防預后
【發病原因】
結核菌屬于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為人、牛、鳥、鼠等型。對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
結核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藥菌發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體中單獨使用一種抗結核藥而較快產生對該藥的耐藥性,即獲得耐藥菌。耐藥菌可造成治療上的困難,影響療效。
【癥狀表現】
1.癥狀
有較密切的結核病接觸史,起病可急可緩,多為低熱(午后為著)、盜汗、乏力、納差、消瘦、女性月經失調等;呼吸道癥狀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悶或呼吸困難。
2.體征
肺部體征依病情輕重、病變范圍不同而有差異,早期、小范圍的結核不易查到陽性體征,病變范圍較廣者叩診呈濁音,語顫增強,肺泡呼吸音低和濕啰音。
晚期結核形成纖維化,局部收縮使胸膜塌陷和縱隔移位。在結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積液時,胸壁飽滿,叩診濁實,語顫和呼吸音減低或消失。
3.肺結核的分型和分期
肺結核分為五大型:原發型肺結核(1型);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Ⅱ型);浸潤型肺結核(Ⅲ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Ⅳ型);結核性胸膜炎(V型)。
肺結核的活動性及轉歸:分為三期,即進展期、好轉期、穩定期。
【臨床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常規檢驗如血液、尿、便、血沉、肝腎功能入院時常規檢查1次,異常者復查,出院時再復查1次;肝、腎功能每月復查1次。
痰結核菌檢查入院連續3次,涂片法耐酸染色鏡檢,以后每月至少復查1次。必要的非常規檢查中,痰做結核菌培養、菌型鑒定及藥敏試驗。
結核菌陰性者可做聚合酶鏈反應 (PCR )與抗結核抗體檢查。疑有繼發感染者痰做普通細菌、真菌、厭氧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2.胸部X線檢查
入院患者應有近期(1周內)胸部后前位照片,必要時作側位、前弓位、體層照片。治療中每2個月與出院時胸片檢查。胸透每月1次,或必要時進行。根據需要行胸部CT檢查。
3.其他檢查
按病情需要作結核菌素試驗,纖維支氣管鏡與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經纖維支氣管鏡或經皮肺活檢,胸腔鏡,縱隔鏡,肺功能,血氣分析,心電圖,眼底鏡,喉鏡等檢查。
【診斷方法】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1.詢問接觸史或既往有胸膜炎、肛瘺、頸淋巴結腫大、糖尿病及卡介苗接觸史。
2.有結核中毒癥狀,如低熱、全身不適、乏力、盜汗、食欲下降、面頰潮紅等。粟粒性肺結核和干酪性肺炎往往伴高熱,有的可伴關節痛,女性可有月經失調。
3.早期干咳,空洞形成合并感染時痰呈粘液膿性或膿性,咯血,胸痛,嚴重者有呼吸困難。
【疾病鑒別】
1.原發綜合征應與淋巴瘤、胸內結節病、中心型肺癌和轉移癌鑒別。
2.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應與傷寒、腦膜炎、敗血癥、塵肺、肺泡細胞癌、含鐵血黃素沉著癥相鑒別。
3.浸潤型肺結核要與各類肺炎、肺膿腫、肺真菌病、肺癌、肺轉移癌、肺囊腫和其他肺良性病變鑒別。
【并發癥】
肺結核可并發氣胸、支氣管內膜狹窄、支氣管擴張、膿胸、肺曲菌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
【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主要作用在于縮短傳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對于每個具體患者,則為達到臨床及生物學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治療是指對活動性結核病堅持早期、聯用、適量、規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藥物的原則。
2.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已較少應用于肺結核治療。對大于3厘米的結核球與肺癌難以鑒別時,復治的單側纖維厚壁空洞、長期內科治療未能使痰菌轉陰者,或單側的毀損肺伴支氣管擴張、已喪失功能并有反復咯血或繼發感染者,可作肺葉或全肺切除。
結核性膿胸和(或)支氣管胸膜瘺經內科治療無效且伴同側活動性肺結核時,宜作肺葉-胸膜切除術。
【預防預后】
肺結核的預防
1.消滅傳染源
建立結核病監測網絡,及時發現病人,積極徹底治療,可迅速控制傳染源。有效的化療雖然需數月才能使痰菌陰轉,但2周內可使患者的傳染性降低到幾乎消失。
2.保護易感人群
接種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最有效的辦法,新生兒出生時即接種,以后每5年補種,直至15歲。接種卡介苗有劃痕法和皮內注射法兩種。在青少年中,對結素試驗陽性者,可采用INH化學性預防,每日300mg,持續半年到1年。
3.切斷傳播途徑
活動期病人帶口罩,不隨地吐痰,防止大笑和情緒激昂的講話:保持室內通風,空氣清潔,紫外線照射消毒等,都是切斷傳播途徑的有效手段。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