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天氣持續,人體在高溫、高濕環境中容易出現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引發中暑。中暑看似常見,但若處置不當,可能導致熱痙攣、熱衰竭甚至熱射病,嚴重威脅生命安全。掌握科學的防中暑方法,是夏季保障健康的重要前提。?
一、識別中暑前兆,及時干預是關鍵?
中暑并非突然發生,往往有明顯的前兆信號,及時發現并干預能有效避免病情加重。輕度中暑的典型表現包括: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略高于正常(37.5℃-38℃)。此時若能迅速脫離高溫環境,癥狀可在短時間內緩解。?
當出現面色潮紅或蒼白、皮膚濕冷、脈搏加快、惡心嘔吐等癥狀時,說明已進入中度中暑階段,需立即采取降溫措施并補充水分。而一旦出現高熱(體溫超過 40℃)、無汗、昏迷、抽搐等情況,則為最嚴重的熱射病,屬于急癥,需立即送醫搶救,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二、科學補水補鹽,維持身體水鹽平衡?
高溫環境下,人體大量出汗會導致水分和電解質流失,若僅補充清水,可能引發低鈉血癥,加重中暑風險。正確的補水方式應遵循 “少量多次” 原則:?
日常飲水:每次飲用 100-150 毫升,間隔 15-20 分鐘,每日飲水量保持在 2000-3000 毫升。?
補充電解質:可飲用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鹽(每升水加 0.9 克鹽,約啤酒瓶蓋半蓋),也可多吃富含鉀、鈉的食物,如香蕉、橙子、淡鹽水煮毛豆等。?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冰鎮飲料會刺激胃腸道血管收縮,影響消化功能,水溫以 30℃左右為宜。?
三、合理調整作息,避開高溫時段活動?
夏季應根據氣溫變化調整日常活動安排,盡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段(上午 10 點至下午 4 點)進行戶外活動或高強度體力勞動。?
戶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環衛工人等,需合理安排工間休息,每工作 1-2 小時到陰涼處休息 10-15 分鐘,避免長時間暴曬。?
室內辦公族:長時間處于空調房時,需注意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建議不超過 7℃),定期開窗通風,防止密閉環境導致的悶熱不適。?
老年人與兒童:這兩類人群體溫調節能力較弱,應減少高溫時段外出,外出時需有家人陪同,隨身攜帶防暑藥品。?
四、穿著與環境:創造涼爽舒適的小環境?
穿著的選擇對夏季散熱至關重要。應盡量選擇寬松、透氣、淺色的棉質衣物,淺色衣物可反射陽光,減少熱量吸收,棉質面料吸汗性強,能保持皮膚干爽。避免穿著緊身、化纖材質服裝,這類衣物不利于散熱,易導致熱量在體內積聚。?
在居住和工作環境方面,可通過物理方式降低溫度:?
室內利用窗簾遮擋陽光,正午時分關閉朝南窗戶,減少熱量進入;?
使用風扇時,可在風扇前放置一盆冰水,通過空氣循環降低室溫;?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合理使用空調,但需定期清洗濾網,保持空氣流通。?
五、飲食調理:清熱解暑,均衡營養?
夏季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為主,既能補充營養,又能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綠豆湯、冬瓜湯、絲瓜、苦瓜等,綠豆湯需煮至綠豆開花,連豆帶湯一起食用,解暑效果更佳;?
增加蛋白質攝入:高溫環境下人體代謝加快,可適量食用雞蛋、瘦肉、魚類等優質蛋白,增強身體抵抗力;?
避免過量食用辛辣、油膩食物,這類食物易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散熱。?
六、備好防暑藥品,學會應急處置?
家庭和工作場所應常備防暑藥品,如藿香正氣水(丸)、人丹、十滴水、風油精等,不同藥品適用場景略有差異:藿香正氣水適用于暑濕引起的頭暈、腹脹、嘔吐;人丹可緩解高溫導致的頭痛、惡心;風油精涂抹于太陽穴或人中處,能提神醒腦。?
若身邊有人中暑,需立即采取應急措施:?
迅速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用濕毛巾擦拭額頭、頸部、腋下等大血管豐富部位降溫;?
若患者意識清醒,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
對于高熱、昏迷患者,在降溫的同時立即撥打 120,送醫途中持續物理降溫,避免晃動患者。?
夏季防中暑,關鍵在于 “預防為主”。無論是戶外作業還是日常起居,都需根據自身情況采取科學的防護措施,關注身體發出的不適信號,讓健康與涼爽伴隨整個夏天。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