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風濕病病人。風濕病對于人們來說是熟悉的,很多人都是會得風濕病的,而風濕病對于人們危害也是蠻大的,我們都知道治療風濕病的方法是有很多的,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還有一些小偏方、小竅門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治療風濕病的小偏方和5種常見的護理方法吧!
治療風濕病偏方
偏方一、活經活絡湯
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片、紅花、皂角刺、狗脊、防風各10克,生地、地龍、骨碎補各20克,生黃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活經活絡。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證見肌肉關節疼痛腫脹,局部觸之發熱,但自覺畏寒,或觸之不熱,或自覺發熱,全身低熱或熱象不顯,舌紅、苔黃白或黃白相間或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偏方二、螞蟻丸
組成:螞蟻30g,何首烏30g,熟地黃30g,人參30g,五味子30g。 用法:上藥碾碎過篩,以水調和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為1療程,共2個療程。
功效:主治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補腎健脾,壯筋骨,益氣血功效。
偏方三、烏頭通痹湯
組成::制烏頭(先煎)9g,黃芪15g,桂枝6g,芍藥12g,穿山龍15g,地龍15g,青風藤15g,鉆地風15g,僵蠶15g,烏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各期。具有溫經散寒,驅風除濕,通絡扶正功效。
偏方四、牛蒡二羌湯
組成: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獨活各30g,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g,白湯下。
功效:歷節腫痛,風熱攻手指,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則大便秘。
偏方五、黃芪加減湯
組成:生黃芪30~50克,威靈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雞血藤各10克,麻黃、防風、知母、川黃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3~4次口服,15劑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加減:(1)若氣血兩虛者,黃芪加量至60~80克,當歸、何首烏各20克;
(2)若兼發熱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 (3)若關節紅腫較甚者,加萆薢20~30克,防己、澤瀉各12~15克;
(4)若上肢重者,加姜黃、桑枝各10~15克; (5)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蠶砂、木瓜各10~12克。
風濕病的5種常見護理方法
1、出汗較多者風濕病的護理要用干毛巾擦干,衣服被褥被汗濕后及時更換,洗曬,避免受涼受濕,夜間出現盜汗者,可用五倍子粉加水調勻,在睡前敷于肚臍,大便秘結者,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2、居住的房屋應向陽,通風,干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清暖干燥,常常洗曬,不要在風口處睡臥。這是基本的風濕病的護理方法。
3、洗臉水要用鹽水,晚上洗腳,熱水應能浸至踝關節以上,時間在15分鐘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液流暢。
4、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正確對待疾病,不可焦慮急躁,情緒低落,也不能不在乎,要善于克制,努力學習,積極工作,愉快生活,保持心胸寬廣。
5、注意氣候變化,天氣劇變寒冷時,及時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這對風濕病的護理也有幫助。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