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地絲菌病系由念珠地絲菌引起的支氣管肺部病變,臨床表現類似支氣管炎和肺結核,表現為咳嗽、咳痰、痰液呈黏液樣或膠質樣,有時痰中帶血絲,部分病例出現發熱、乏力、胸悶、呼吸困難等。
目錄
1.流行病學
2.發病原因
3.發病機制
4.癥狀表現
5.臨床檢查
6.診斷方法
7.疾病鑒別
8.并發癥
9.治療方法
10.預防預后
【流行病學】
1809年Link首先分離出白地霉。本菌是一種腐物寄生性真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正常人的皮膚、黏膜、消化道、痰及糞便中可檢出本菌,因此屬于內源性條件致病菌。
只有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才致感染而發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艾滋病、臟器移植,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及廣譜抗生素等。
【發病原因】
念珠地絲菌屬于不全菌綱,從梗孢科,地絲菌屬,其營養細胞為真菌絲,易裂殖為節孢子。無芽生孢子和子囊孢子。
本菌可經呼吸道、口腔和皮膚侵入,侵犯皮膚黏膜和內臟,最常累及肺和腸道。病人常因免疫功能低下時才致感染而發病。
【發病機制】
白地霉是一偶見的條件致病菌,可為人體某些器官的正常菌群,本菌可經呼吸道,口腔和皮膚侵入,侵犯皮膚黏膜和內臟,最常累及肺和腸道,病人常有免疫功能低下時才致感染而發病。
【癥狀表現】
由呼吸道途徑引起的肺地絲菌病主要有以下3個類型:支氣管地絲菌病,肺地絲菌病和地霉敗血癥。
肺地絲菌病臨床表現類似支氣管炎和肺結核,表現為咳嗽、咳痰、痰液呈黏液樣或膠質樣,有時痰中帶血絲,部分病例出現發熱、乏力、胸悶、呼吸困難等。
聽診兩下肺底可聞及濕性啰音。體質極度虛弱,免疫機制明顯抑制者可出現地霉敗血癥,引起皮膚、口腔黏膜、腸道等多處感染。
從而出現皮膚紅斑、瘙癢、皮下膿腫、口腔黏膜白斑,以及腹痛、腹瀉、黏液膿性血便等。
【臨床檢查】
1.病原學檢查
(1)直接鏡檢
痰液,黏膜白斑片,活檢組織,以10%氫氧化鉀處理后直接涂片 鏡檢,可見長方形關節孢子(4μm×8μm)或圓形孢子(直徑4~8μm),革蘭染色陽性,兩個關節孢子之間無間隙。
(2)細菌培養
葡萄糖蛋白胨瓊脂培養基上,室溫生長快,菌落為膜狀,濕潤,灰白色,有黏性,鏡檢形態與直接鏡檢相同,有時可見關節孢子的一角有芽管生出。
(3)動物接種:無致病性。
2.皮膚試驗
部分病例可出現白地絲菌素試驗陽性。
3.血液化驗檢查
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明顯增高。
肺地霉病的胸部X線征象主要有:肺野內邊緣光滑的斑片狀浸潤陰影,部分可見薄壁空洞形成。
【診斷方法】
肺地絲菌病的臨床癥狀體征無特異性,在正常人的口腔和腸道中,可檢出念珠地絲菌,因此診斷肺地絲菌病除多次查獲菌體或孢子外,尚須結合其他臨床資料;
包括基礎疾病,免疫機制狀況等,并除外肺結核,細菌性、病毒性、支原體性支氣管炎和肺炎,以及其他真菌性疾病后方可確定。皮試陽性可作輔助診斷依據。
【疾病鑒別】
肺地絲菌病應與肺結核,細菌性、病毒性、支原體性支氣管炎和肺炎以及其他真菌性疾病相鑒別。
【并發癥】
體質極度虛弱,免疫機制明顯抑制者可出現地霉敗血癥,引起皮膚、口腔黏膜、腸道等多處感染。
【治療方法】
肺地絲菌病的治療應在積極糾正全身情況,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基礎上行藥物治療。主要藥物有:碘化鉀、酮康唑和氟康唑。
劑量與療程如前所述,亦有報道酮康唑溶液氣霧吸入對肺和支氣管的地霉病有一定療效。
【預防預后】
1.肺地絲菌病的預防
存在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往往是患肺地絲菌病的先決條件。因此臨床醫師應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提高機體免疫力。
2.預后
肺地絲菌病預后一般良好,免疫功能低下是預后差。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