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氣胸,多由于肺被肋骨骨折斷端刺破,亦可由于暴力作用引起的支氣管或肺組織挫裂傷,或因氣道內壓力急劇升高而引起的支氣管或肺破裂。
目錄
1.發病原因
2.發病機制
3.癥狀表現
4.臨床檢查
5.診斷方法
6.治療方法
7.預防預后
【發病原因】
本病多由以下原因所致:交通事故;醫源性損傷;墜落傷;刀刺傷;槍傷。
【發病機制】
1、閉合性氣胸
氣胸多來源于鈍性傷所致肺破裂, 也可由于細小胸腔穿透傷引起的肺破裂,或空氣經胸壁小創口進入后隨即創口閉合,胸膜腔仍與外界隔絕,胸膜腔內壓力仍低于大氣壓,即仍為負壓。
2、張力性氣胸
胸壁、肺、支氣管或食管上的創口呈單向活瓣,與胸膜腔相交通,吸氣時活瓣開放,空氣進入胸膜腔,呼氣時活瓣關閉,空氣不能從胸膜腔排出。
因此隨著呼吸,傷側胸膜腔內壓力不斷增高,以致超過大氣壓,形成張力性氣胸,又稱壓力性氣胸或活瓣性氣胸。
3、開放性氣胸
由火器傷或銳器傷造成胸壁缺損創口,胸膜腔與外界大氣直接相交通,空氣可隨呼吸自由進行胸膜腔,形成開放性氣胸。
傷側胸腔壓力等于大氣壓,肺受壓萎陷,萎陷的程度取決于肺順應性和胸膜有無粘連。健側胸膜腔仍為負壓,低于傷側,使縱隔向健側移位,健側肺亦有一定程度的萎陷。
【癥狀表現】
1.閉合性氣胸
根據胸膜腔積氣量及肺萎陷程度可分為小量、中量和大量氣胸。小量氣胸指肺萎陷在30%以下,病人可無明顯呼吸與循環功能紊亂。
中量氣胸肺萎陷在30%~50%,而大量氣胸肺萎陷在50%以上,均可出現胸悶、氣急等低氧血癥的表現。查體可見氣管向健側偏移,傷側胸部叩診呈鼓音,呼吸音明顯減弱或消失,少部分傷員可出現皮下氣腫且常在肋骨骨折部位。
2.張力性氣胸
病人常表現有嚴重呼吸困難、發紺,傷側胸部叩診為高度鼓音,聽診呼吸音消失。若用注射器在第2或第3肋間穿刺,針栓可被空氣頂出。
這些均具有確診價值。另外,檢查時可發現脈搏細弱,血壓下降,氣管顯著向健側偏移,傷側胸壁飽滿,肋間隙變平,呼吸動度明顯減弱。并可發現胸部、頸部和上腹部有皮下氣腫,捫之有捻發音,嚴重時皮下氣腫可擴展至面部、腹部、陰囊及四肢。
3.開放性氣胸
開放性氣胸病人常在傷后迅速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惶恐不安、脈搏細弱頻數、發紺和休克。
檢查時可見胸壁有明顯創口通入胸腔,并可聽到空氣隨呼吸進出的“嘶-嘶”聲音。傷側叩診鼓音,呼吸音消失,有時可聽到縱隔擺動聲。
【臨床檢查】
1.胸腹腔穿刺
如果患者血氣胸和腹膜刺激征同時存在,則應該及早進行胸腹腔穿刺,胸腹腔穿刺是一種簡便又可靠的診斷方法。
2.X線檢查
是診斷氣胸的重要方法,肺內病變情況以及有無胸膜粘連、胸腔積液和縱隔移位等。縱隔旁出現透光帶提示有縱隔氣腫。氣胸線以外透亮度增高,無肺紋理。有時氣胸線不夠明顯,可囑病人呼氣,肺臟體積縮小,密度增高,與外帶積氣透光帶形成對比,有利于發現氣胸。大量氣胸時,肺臟向肺門回縮,外緣呈弧形或分葉狀。
3.CT檢查
胸部鈍性創傷中血胸與氣胸同時存在,基本由于胸部受擠壓及肋骨骨折所引起相應部位肺挫傷及肺破裂所致。橫貫一側或雙側胸腔的氣液平面為其特征表現。
4.B超檢查
在胸部鈍性損傷中比X線更加敏感,在B超下可以看到胸膜的“滑動”,也可以發現有無胸腔積液。
【診斷方法】
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結合X線,必要時輔助CT及B超檢查不難明確診斷。
【治療方法】
1.閉合性氣胸
小量閉合性氣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特別處理。中、大量氣胸可先行胸腔穿刺,若抽不盡、抽氣不久又達抽氣前的積氣量、另一側亦有氣胸、合并血胸、需行全身麻醉或需用機械通氣等,均應放置胸腔閉式引流。
肺功能差者及老年人,以及有其他部位嚴重合并傷者,例如重型顱腦傷和重度休克病人,對閉合性氣胸的處理應持積極態度。治療中警惕發展為張力性氣胸。
2.張力性氣胸
張力性氣胸的急救在于迅速行胸腔排氣解壓。
疑有嚴重的肺裂傷或支氣管斷裂,或診斷出食管破裂(口服美蘭觀察胸引或口服碘油造影),應進行開胸探查手術。縱隔氣腫和皮下氣種一般不需處理,在胸腔排氣解壓后多可停止發展,以后自行吸收。
3.開放性氣胸
盡快封閉胸壁創口,變開放性氣胸為閉合性氣胸。可用大型急救包,多層清潔布塊或厚紗布墊,在傷員深呼氣末敷蓋創口并包扎固定。
待全身情況改善后,盡早在氣管插管麻醉下進行清創術并安放胸腔閉式引流。若胸壁缺損過大,可用轉移肌瓣和轉移皮瓣來修補。如果有肺、支氣管、心臟和血管等胸內臟器的嚴重損傷,應盡早剖胸探查處理。
【預防預后】
注意交通安全,避免墜落及刀刺槍擊傷,在醫療過程中注意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避免醫源性氣胸。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