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骨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原穴。在足外側,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具有寧心安神、疏經活絡的功效,主治頭痛,項強,癲癇,腰腿痛,踝關節痛等。
目錄
1.京骨穴名解
2.京骨穴位置
3.京骨穴的功效與作用
4.京骨穴的按摩方法
5.按摩京骨穴的好處
6.京骨穴穴位配伍
【京骨穴名解】
1.京骨
京,古指人工筑起的高丘或圓形的大谷倉也。骨,水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濕冷水氣在此聚集。
本穴物質為膀胱經吸熱蒸升的水濕之氣,性寒涼,在本穴為聚集之狀,如同儲存谷物的大倉,故名。
2.膀胱經原穴
本穴物質為天部的寒涼水氣,氣血場范圍大,最能體現膀胱的氣血之性,為膀胱經寒濕水氣的輸出之源,故為膀胱經原穴。
【京骨穴位置】
1.標準定位
京骨穴位于人體的足外側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2.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著地或俯臥位,在足跗外側,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際處取穴。
京骨穴位于跖區,第五跖骨關節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際處。伸足取穴。
快速取穴:沿小趾長骨往后推,可摸到一凸起,下方皮膚顏色深淺交界處即是京骨穴。
3.穴位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側動、靜脈;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深層是足底外側神經。
京骨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小趾展肌、第五跖骨(骨膜)。血管、神經分布同金門(有足底外側動、靜脈。分布著足背外側皮神經,深層為足底外側神經)。皮膚由足背外側皮神經分布。
【京骨穴的功效與作用】
1、京骨穴的功效
京骨穴具有清熱止痙,明目舒筋的功效。
京骨穴系膀胱經之原穴,有寧心安神、疏經活絡的功效。
2、京骨穴的作用
京骨穴生發氣血、清熱止痙,明目舒筋,有寧神、通絡的作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高血壓、落枕、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神經性頭痛等。
3.京骨穴主治疾病
京骨穴主治頭目、背腰、下肢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赤目翳、鼻塞鼻衄、背寒、脊強、腰尻疼痛、髀樞痛、半身不遂、膝脛酸痛、寒濕腳氣、兩足生瘡、心痛、腹滿、泄注、便血、癲狂、癇癥、瘧疾等。
京骨穴主治頭痛,項強,癲癇,腰腿痛,踝關節痛等。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腦膜炎,腦溢血,癲癇,小兒驚風,頭痛;
2、其它:心肌炎,佝僂病,瘧疾等。
【京骨穴的按摩方法】
療法原則:寒濕則點刺出點或溫灸,熱則瀉針出氣。
1、針刺法
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足背部擴散。
2、艾灸法
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按摩京骨穴的好處】
用拇指指端輕輕掐揉京骨穴,以有酸痛感為宜,可治療頭痛、眩暈、鼻塞。
現代研究證明,艾灸京骨穴對胎位異常孕婦,可使腹部松弛、胎動活躍,有一定的轉胎效果。
【京骨穴穴位配伍】
京骨穴配風池、天柱,有祛風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頭痛,項強。
京骨穴配涌泉、申脈、水溝、百會,治癲癇。
京骨穴配合谷、太沖、太陽,治急性頭痛。
京骨穴配腎俞、委中、陽陵泉、懸鐘,治下肢痿痹。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